[发明专利]一种急流取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1193.0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7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怀胜;朱建强;李鹏飞;张露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0 | 分类号: | G01N1/2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402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流 取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科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流取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对不同环境下水样的采集、分析工作是环境分析评价的基础,河流水作为地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全面、立体的采集工作。当前的取水工作通常依赖快艇、冲锋舟等驶入河心或难以到达的河岸边界取样,然而由于工作区空间范围较广,取样过程需控制时间区间不能过大,为让水样尽早转移并保存,需要快艇持续行驶。快艇行驶过程中,由于速度较快,水流在横向上阻力极大,适用静水取水的传统取水器难以正常工作,水瓢、水桶等取水工具因同样原因,难以一次将水取满,效率极低,并且易脱手,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能极大缓解水流阻力、在急流环境下内部空气容易排出且方便取水的急流取水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急流取水装置,包括取水器、与所述取水器外侧连接的空心杆、以及活动装置,所述取水器呈两端开口的空心牛角状,所述取水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较第二开口的内径大,所述空心杆为空心直管,所述空心杆的底端与所述取水器的外侧壁连接,且所述空心杆与取水器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活动装置包括锥体橡胶塞、与所述锥体橡胶塞一端连接的缆绳、以及与所述锥体橡胶塞另一端连接的把手,所述锥体橡胶塞包括双向锥体和设于所述双向锥体一端的固定件,所述双向锥体由橡胶制成,且所述双向锥体的锥体底面半径大于所述取水器的第二开口的内径,所述缆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锥体橡胶塞的固定件和所述把手连接,用于提起所述锥体橡胶塞。
本发明的效果是:该急流取水装置能极大缓解水流阻力,在急流环境下内部空气容易排出,从而方便了取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急流取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取水器和空心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活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述的急流取水装置在急流中取水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急流取水装置,其包括取水器1、与取水器1外侧连接的空心杆2、以及活动装置3。
请同时参阅图2,取水器1呈两端开口的空心牛角状。取水器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且第一开口11较第二开口12的内径大。取水器1由硬质材料制成,如硬塑料、PVC材料等。
空心杆2为空心直管。空心杆2的底端与取水器1的外侧壁连接,且空心杆2与取水器1的内部相连通。空心杆2远离取水器1的一端设有防滑握把。
请参阅图3,活动装置3包括锥体橡胶塞31、与锥体橡胶塞31一端连接的缆绳32、以及与锥体橡胶塞31另一端连接的把手33。
锥体橡胶塞31为同底面双向锥体结构,包括双向锥体311和设于双向锥体311一端的固定件312。
双向锥体311由橡胶制成。双向锥体311的锥体底面半径略大于取水器1的第二开口12的内径。双向锥体311较钝的一端有一深槽,用于固定固定件32。
固定件312为长螺钉,且长螺钉顶端有一圆环,用于连接缆绳32。
缆绳32为镀锌钢丝绳配聚丙烯绳芯,具有防锈、防腐蚀的特性。缆绳32的两端分别与锥体橡胶塞31和把手33连接,用于提起锥体橡胶塞31。缆绳32在接近把手33处设有多级阻水塞321,在锥体橡胶塞31受水流推力堵住取水器1的第二开口12时,缆绳32顺势向下拉伸,阻水塞321进入空心杆2,卡在空心轩2的内壁,用以防止水流上冲。
把手33呈月牙形。具体地,把手33靠近缆绳的一端设有两个圆环,便于与缆绳32连接。
请参阅图4,该急流取水装置中,取水器采用两端开口的牛角状结构,在水流从第一开口进入取水器的同时,空气能在第二开口迅速排出,能迅速并有效取满水样;且采用双向锥体橡胶塞作为活动止水阀,锥体橡胶塞尖端朝向取水器的后部,另一端连接缆绳,便于控制,取水完成后能自动被水流推到底部,实现密封,且不会加大装置阻力;且缆绳采用镀锌钢丝绳,绳芯采用耐腐蚀的聚丙烯绳芯,具较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如此,该急流取水装置能极大缓解水流阻力,在急流环境下内部空气容易从尾部排出,从而方便了取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1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