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支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0569.6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8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庞程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程玮 |
主分类号: | G06Q20/20 | 分类号: | G06Q20/20;G06Q20/40;G07G1/14;G07G1/00;B65B3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支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支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在超市购物时,顾客从货架上将称心的商品往购物车里放然后到收银台进行付款,而在超市的日常经营中,收银机的数量一般是固定的,多设收银机在营业低峰期可能闲置而导致浪费,对于超市的经济和成本来讲不划算,由于卖场一般不可以轻易重新设计和随时多设或撤去收银机,所以会在收银台前出现一条长长的等待交款的顾客长龙,在当今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大多数顾客是无法忍受漫长等待的,即便是那些耐心等待到最后的顾客也会不满意从而不再光顾,或者再次光顾之前,会仔细权衡。超市一味让顾客等待,将丧失竞争的机会、生存的空间,不利于超市的经营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支付系统,提高支付效率和客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支付系统,包括: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智能支付系统的运作;
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商品信息和/或用户信息并传递给控制装置;
支付装置,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进行收款;及
存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存储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识别装置包括:
商品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商品信息;
用户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商品识别模块包括RFID识别单元;所述用户识别模块包括人脸识别单元和虹膜识别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支付装置包括以下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手静脉识别模块和扫码识别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支付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存储装置及控制装置连接的商品防盗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支付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支付系统还包括用于传送商品的传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支付系统还包括打印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支付系统还包括用于将传送带上的商品进行装袋的自动装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微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支付系统的运作;
匹配单元,与微控制器连接,用于将识别装置所识别到的商品信息和/或用户信息与存储装置的数据进行匹配识别;
结算单元,与微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匹配单元的匹配识别结果对商品进行结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智能支付系统上设有识别装置用于自动对商品信息和/或用户信息进行扫描并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识别装置发送的商品信号和用户信息与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数据对比无误则通过支付装置进行收款操作,整个支付过程通过智能支付系统自动完成,不用超市员工进行操作,能有效提高支付效率和支付安全,提高顾客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智能支付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智能支付系统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智能支付系统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流程示意图。
其中:
1、控制装置;
2、识别装置;
3、支付装置;
4、显示装置;
5、传送装置;
6、自动装袋装置;
21、商品识别模块;
22、用户识别模块;
31、手静脉识别模块;
32、扫码识别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程玮,未经庞程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0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