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清理的小型泥土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0329.6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1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庄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阳市君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3/00 | 分类号: | B28C3/00;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4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形支撑 框架上表面 搅拌工具 密封接触 泥土搅拌 清理机构 支撑机构 下表面 清洁 携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的小型泥土搅拌装置,包括条形支撑框架,所述条形支撑框架上表面设有搅拌清理机构,所述条形支撑框架下表面设有限制支撑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使用比较方便,结构比较简单,搅拌比较均匀,也便于在搅拌之后对搅拌工具进行更有效的清洁,减轻劳动强度,与地面密封接触良好,携带比较方便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泥土搅拌用具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清理的小型泥土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泥土搅拌就是将泥土与水进行搅拌均匀的装置。
传统中,有些家庭中如果需要建筑一定墙面,需要将砖块之间通过黏土或者混凝土进行连接,才能使得墙面牢固,传统中都是利用土料与水的均匀混合,相比较混凝土而言,是比较经济实惠的,而且牢固效果也比较良好,传统中都是人工搅拌,由于土料遇到水再进行搅拌的时候,比较的粘稠,比较的吃力,长时间的大量搅拌,强度较高,而且人工搅拌不均匀,土料不均匀,直接影响连接的稳定形,传统的搅拌工具,由于土料的粘性,常常会粘黏的搅拌工具上,使得人们在进行搅拌之后,还需要对工具进行有效清理,比较的麻烦,传统的搅拌与地面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容易弄脏其余的地面,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一种便于均匀搅拌又便于清理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便于清理的小型泥土搅拌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清理的小型泥土搅拌装置,包括条形支撑框架,所述条形支撑框架上表面设有搅拌清理机构,所述条形支撑框架下表面设有限制支撑机构,所述搅拌清理机构由固定连接在条形支撑框架内侧表面上的条形无底支撑壳、设置在条形支撑框架与条形无底支撑壳内侧表面之间的多个紧固螺钉、加工在条形无底支撑壳两相对侧表面上的一组竖直条形开口、设置在每个竖直条形开口内两相对侧表面上的一组竖直滑轨、设置在每个竖直滑轨两相对侧表面上且与条形无底支撑壳外侧和内侧表面分别搭接的条形限制板、贯穿条形无底支撑壳且与每组条形限制板相连接的两组调整螺栓、固定连接在每个条形限制板内侧表面且与所对应竖直滑轨侧表面之间的两组挤压垫片、设置在每个竖直条形开口内且与所对应一组竖直滑轨连接的滑动支撑架、贯穿一组滑动支撑架的水平转动圆轴、套装在水平转动圆轴上的固定圆筒、嵌装在固定圆筒侧表面上的多个条形搅动板、套装在水平转动圆轴上且位于固定圆筒与其中一个滑动支撑架之间的固定圆盘、嵌装在固定圆盘侧表面且与多个条形搅动板相匹配的多个水平拉伸杆、固定连接在多个水平拉伸杆一端面上且套装在多个条形搅动板上的移动圆环、固定连接在移动圆环一侧表面且位于每相邻一组条形搅动板之间的刮动板、加工在条形无底支撑壳上表面中心处的滑动开口、固定连接在移动圆环另一侧表面且与滑动开口相对应的水平推动杆、套装在水平转动圆轴一端面上且位于条形无底支撑壳外的折形转动把手共同构成的,所述限制支撑机构由嵌装在条形支撑框架下表面的环形框架、固定连接在环形框架内上端且与条形支撑框架下表面相搭接的多个三角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条形支撑框架下表面的锥形框架共同构成的。
所述条形无底支撑壳上表面且位于滑动开口两侧均铰链连接一组拉动把手。
所述折形转动把手上固定连接限制N形架。
多个所述紧固螺钉的数量为6-8个,且均匀分布。
每个所述滑动支撑架外侧表面两侧均与条形无底支撑壳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拉伸密封板。
多个所述条形搅动板的数量为5-8个,多个所述条形搅动板等角度位于同一圆周上。
所述水平转动圆轴与每个滑动支撑架的连接均套装转动圆环。
多个所述三角支撑架的数量为4-6个,且均匀分布。
所述锥形框架的材质为不锈钢金属。
所述条形无底支撑壳上表面固定连接与滑动开口相对应的拉伸挡门,所述拉伸挡门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拉动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阳市君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阳市君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03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