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换模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8999.4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0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应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4 | 分类号: | B21D3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快速更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换模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在生产中的更换变得十分频繁,于是如何缩短冲压设备的停机时间,减轻起重设备负荷,提高生产效率,如何实现快速换模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多年来,我国工厂企业一直都是用辅助支承将模具放在压力机设备工作台边缘,然后利用起重吊车用钢丝绳将模具拉进、拉出,易造成模具、起重设备及人身安全事故,并且起重设备占用时间长,安装速度慢,起重钢丝绳易被拉断,压力机设备上油漆往往被钢丝绳破坏。用吊车将模具拉进拉出换模时间长,也违反了起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但由于没有较好的方法取代,工厂多年来只好用此方法更换模具。 针对工厂安全快速换模这一难题,设计一种快速工装,解决了起重设备违章操作问题,缩短了起重设备因换模而占用的时间,大大缓解了起重设备紧张繁忙的工作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换模机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换模机构,包括:
用于水平方向传输拆下模具、待安装模具的转筒;
用于卷绕钢丝绳为传输拆下模具、待安装模具提供动力的主动轮;
用于实现钢丝绳换向的从动轮;
支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四个角的侧部各设置有一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从动轮轴固定在从动轮安装板上,所述支架中部的两侧个设有一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主动轮轴固定在主动轮安装板上,所述转筒的两端通过带座轴承固定在支架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主动轮轴与减速电机的主轴相连接,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在主动轮安装板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优选地,所述从动轮上设有穿过钢丝绳的沟槽。
优选地,所述主动轮上设有用于缠绕钢丝绳的沟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使用时,换模机构推至需要更换模具的下方,使换模机构的中部位于拆下模具的下部,起吊装置拆下模具拆下放置在支架的中部,通过主动轮利用钢丝绳将拆下模具拖拉至侧部,再通过对主动轮利用钢丝绳将待安装模具拖拉至支架的中部,起吊装置将待安装模具吊起然后安装,完成换模,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换模速度快、安全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快速换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前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拖拉拆下模具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拖拉待安装模具的示意图。
图中,1、把手,2、主轴,3、第一轴承,4、转盘,5、导杆,6、滑块,7、卷绕筒,8、导杆支架,9、第二轴承,1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快速换模机构,包括:
用于水平方向传输拆下模具7、待安装模具11的转筒6;
用于卷绕钢丝绳为传输拆下模具7、待安装模具11提供动力的主动轮9;
用于实现钢丝绳换向的从动轮2;
支架4;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四个角的侧部各设置有一组从动轮2,所述从动轮2通过从动轮轴3固定在从动轮安装板1上,所述支架4中部的两侧个设有一组主动轮9,所述主动轮9通过主动轮轴10固定在主动轮安装板8上,所述转筒6的两端通过带座轴承5固定在支架4的上部。
所述主动轮轴10与减速电机12的主轴相连接,所述减速电机12固定在主动轮安装板8的下部。
所述支架4的底部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3。
所述从动轮2上设有穿过钢丝绳的沟槽。
所述主动轮9上设有用于缠绕钢丝绳的沟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发明在使用时,换模机构推至需要更换模具的下方,使换模机构的中部位于拆下模具7的下部,起吊装置拆下模具7拆下放置在支架4的中部,通过主动轮9利用钢丝绳将拆下模具7拖拉至侧部,再通过对主动轮9利用钢丝绳将待安装模具11拖拉至支架4的中部,起吊装置将待安装模具11吊起然后安装,完成换模,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换模速度快、安全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8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