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子产品抗震安装槽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9763.5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9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B60R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子产品 抗震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机构,确切地说是一种汽车电子产品抗震安装槽。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内的诸如综合显示屏等电子设备使用量越来越多,但在使用中发现,由于车辆运行时自身原因及车辆运行时路况等原因,导致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内电子设备极易受到剧烈的震动冲击,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结构受损,而针对这一问题,当前主要是通过在电子设备增加弹性垫层、强化定位机架等机构来起到对震动减轻的作业,但经过使用发现这种减震设备一方面结构复杂,集成化程度不高,安装使用难度大且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当前所使用的减震设备减震避震能力有限,同时也易导致电子设备安装定位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发明的车载电子产品定位机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子产品抗震安装槽,该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对车载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承托能力和定位能力,便于电子设备在车内安装定位,另一方面可对车辆运行时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的吸收并缓慢释放,从而有效的降低车辆震动对车载电子产品造成的损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电子产品抗震安装槽,汽车电子产品抗震安装槽横断面为“L”型结构,包括定位底板、承载托板及减震机构,减震机构位于定位底板正上方并相互平行分布,定位底板和定位底板间通过减震机构相互连接,定位底板外表面上均布若干连接槽,承载托板内表面上均布若干定位孔,定位底板和承载托板上均设若干连接孔,且定位底板和承载托板上的连接孔间同轴分布,减震机构包括弹性基体、连接板,连接板嵌于弹性基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内,并分别与定位底板、承载托板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底板、承载托板间间距为5—3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减震机构与定位底板、承载托板接触面均为定位底板、承载托板表面面积的1/10—1/2。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基体为沙漏型、鼓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基体均布若干形变腔,所述的形变腔为椭球形结构,且形变腔轴线与连接板相互平行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形变腔总体积为其所在弹性基体体积的的1/4—1/3。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槽横截面为“T”字型结构、“V”字型结构及燕尾型结构种类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对车载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承托能力和定位能力,便于电子设备在车内安装定位,另一方面可对车辆运行时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的吸收并缓慢释放,从而有效的降低车辆震动对车载电子产品造成的损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和2 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子产品抗震安装槽,汽车电子产品抗震安装槽横断面为“L”型结构,包括定位底板1、承载托板2及减震机构3,减震机构3位于定位底板1正上方并相互平行分布,定位底板1和定位底板2间通过减震机构3相互连接,定位底板1外表面上均布若干连接槽4,承载托板2内表面上均布若干定位孔5,定位底板1和承载托板2上均设若干连接孔6,且定位底板1和承载托板2上的连接孔6间同轴分布,减震机构3包括弹性基体31、连接板32,连接板32嵌于弹性基体31上表面和下表面内,并分别与定位底板1、承载托板2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底板1、承载托板2间间距为5—30毫米,所述的减震机构3与定位底板1、承载托板2接触面均为定位底板1、承载托板2表面面积的1/10—1/2,所述的弹性基体3为沙漏型、鼓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述的弹性基体3均布若干形变腔33,所述的形变腔33为椭球形结构,且形变腔33轴线与连接板相互平行分布。
此外,所述的形变腔33总体积为其所在弹性基体3体积的的1/4—1/3,所述的连接槽4横截面为“T”字型结构、“V”字型结构及燕尾型结构种类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97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行李架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自动驾驶用故障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