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网用户异常呼叫行为检测预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3343.6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3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新;程晓涛;于洪涛;黄瑞阳;何赞园;高超;王庚润;丁瑞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石丹丹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网 用户 异常 呼叫 行为 检测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安全、异常用户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网用户异常呼叫行为检测预警方法,本发明基于用户呼叫的CDR数据展开分析,利用网络用户呼叫行为在长时间内具有稳定性,短时间内随机性的特点,提出一种通信网用户异常呼叫行为检测预警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用户在不同时段的呼叫行为进行多粒度统计分析,拟合出行为规律曲线,然后以此为基础对超出呼叫异常阈值的呼叫行为进行异常检测,过程简单容易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安全、异常用户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网用户异常呼叫行为检测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融合的发展,通信网作为保障用户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骚扰、暴恐、诈骗等各类垃圾电话和垃圾短信借助通信网广泛传播,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与互联网用户异常行为预警相比,由于涉及公民通信隐私等敏感问题,通信网用户异常行为检测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并且在电信网海量呼叫交互的环境下,实现对用户当前呼叫行为是否异常的判定往往难以完成。为了加强对通信网用户的有效管控,首先需要对网络用户的异常行为有所了解,实现对异常用户及异常行为的自动识别检测与预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通信网用户异常呼叫行为检测预警方法,尤其是在电信诈骗、骚扰电话等通信网异常网络用户行为高发的今天,该方法可在获得用户历史CDR(Call Detail Record)数据的情况下,准确对通信网络中的异常个体呼叫行为进行检测预警,从而实现对通信网络用户的合理管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网用户异常呼叫行为检测预警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输入用户历史CDR会话数据、当前需要检测的CDR数据、检测用户呼叫行为的时间尺度T以及呼叫异常阈值p;
步骤2,过滤以待预测号码N为主叫的历史CDR数据,按时间间隔T统计用户号码N不同时段的通信频次和通信时长;
步骤3,根据历史时间段内所有该时段的通信频次值x1,构建该时段i内的通话频次-概率密度分布曲线fi(x1);构建24/T个时段的通话频次-概率密度分布曲线f(x1)={fi(x1),i=1,2,…,24/T};通话时长统计按每隔若干秒记录一次,取中间值作为该时间段内的时长值,构建24/T个时段的通话时长-概率密度分布曲线f(y1)={fi(y1),i=1,2,…,24/T};
步骤4,根据当前需要检测的以用户号码N为主叫的通信频次x和通信时长y,计算在该时段内对应的通话频次-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的概率值P(x)和通话时长-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的概率值P(y);
步骤5,根据用户号码N在当前时段内呼叫频次概率值P(x)、呼叫时长概率值P(y),计算出该时段内用户号码N的呼叫行为总体概率P(N)=P(x)*P(y);
步骤6,判定P(N)是否小于呼叫异常阈值p,若是,则对该用户本时段内呼叫行为告警;若否,则返回步骤4,对用户下一时段通话行为进行检测预警,直到需要检测的用户CDR数据处理完毕。
进一步地,所述CDR数据包括主叫号码、被叫号码、呼叫开始时间、呼叫结束时间、通话开始时间、通话结束时间、通话时长、呼叫时长和通话失败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33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户外携带的水质检测用取样装置
- 下一篇:用于推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