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二维定性分析模型以鉴别鲜海刺参产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2807.1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1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蔡蕊;赵伟杰;郭修晗;王世盛;李悦青;唐博;曹雷;王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丹;李洪福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红外 光谱 建立 二维 定性分析 模型 鉴别 刺参 产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二维定性分析模型以鉴别鲜海刺参产地的方法,包括:对不同产地的鲜海参样本进行采样获得相应的鲜海参采样样本;对所述鲜海参采样样本进行光谱采集以获得原始近红外光谱数据;选取目标总脂类含量;通过OPS算法选取各所述鲜海参采样样本所对应的波长区域,并基于选定的波长区域创建PLS定量模型;建立二维串联定性分析模型即Step I串联Step II模型,对待分析的海参样本进行产地鉴别。本发明实现了通过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二维串联定性分析模型,进而对鲜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快速无损产地鉴别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识别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二维定性分析模型以鉴别鲜海刺参产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刺身(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一类名贵的海产品,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北部海域,因其具有的多种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在亚洲国家有着悠久的食用、药用历史。在中国海域,共有20余种可食用海参品种,其中黄、渤海海域出产的海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因保健效果卓越而具有最高的市场价值。但是海参的质量受产地影响巨大,即使是同种的海参,在不同的水域生产,质量也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可见,的海参产地是评价海参质量和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今,市场上频繁出现伪造海参产地,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的不法行为,侵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快速、可靠的海参产地鉴别、追溯方法以解决此类食品安全问题。就目前而言,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因方便、快捷、准确、经济、无需繁琐样品预处理、无损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在线监控、定性及定量检测,近年来,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海产品的检测也有很多报道,但是,未见应用近红外技术对鲜海参的产地鉴定的报道;目前,现有的海参品质检测手段均无法满足鲜海参的快速分析和在线分析的要求,行业中对鲜海参产地识别的传统方法一般仅仅是依靠表观学、形态学差异,缺少统一、标准化的方法;同时对海参产地溯源、鉴定的现代检测方法均需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处理,检验过程繁琐、成本高、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二维定性分析模型以鉴别鲜海刺参产地的方法,以实现通过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二维串联定性分析模型,进而对鲜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快速无损产地鉴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二维定性分析模型以鉴别鲜海刺参产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不同产地的鲜海参样本进行采样获得相应的鲜海参采样样本;
步骤2、对所述鲜海参采样样本进行光谱采集以获得原始近红外光谱数据;
步骤3、选取目标总脂类含量;
步骤4、通过OPS算法选取各所述鲜海参采样样本所对应的波长区域,并基于选定的波长区域创建PLS定量模型;
步骤5、建立二维串联定性分析模型即Step I串联Step II模型,对待分析的海参样本进行产地鉴别。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包括:
步骤11、预先收集不同产地的鲜海参样本;
步骤12、对每一鲜海参样本均进行下述采样处理以获得相应的鲜海参采样样本:即提取某一鲜海参样本的部分组织物(即体壁)并将所提取的组织物一部分直接进行光谱采集,另一部分进行冻干处理以进行总脂类含量的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2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赫兹成像仪
- 下一篇:烷烃类混合气体激光探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