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桃夏季芽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8868.2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7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李丕军;慕长龙;邢文曦;王泽亮;杜晋城;郑崇文;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23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桃 夏季 芽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桃夏季芽接方法,具体操作为:方形芽片从枝条上取下后放入含有核桃树皮汁液的培养液中浸泡一定时间,芽片上的芽带有一定长度的叶柄;再将芽片安放到砧木上的“工”字形切口中,砧木切口上方保留有3~4张叶片;然后采用两步捆绑方式捆绑芽片,捆绑时一次捆绑与二次捆绑塑料袋缠绕方向相反;在接芽生长过程中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待芽片成活后,及时浇水施肥,并进行病虫害防治。采用本发明的芽接方法,可有效解决夏季芽接时芽接部位容易腐烂、芽片失水严重的问题,将成活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94%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嫁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桃夏季芽接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16)要求,核桃造林需要使用良种苗木,核桃良种苗木一般采用嫁接繁育,繁育的方法有硬枝嫁接、芽接等方法进行,夏季方块芽接是一种主要的繁育方式。而南方夏季正处于高温多雨天气,此时也正是夏季芽接的最佳时间,苗木生长旺盛,砧木和接穗容易利皮,嫁接后伤口愈合快。传统的夏季方块芽接捆绑方法采用一次捆绑并露出芽和叶柄,嫁接后如果遇到降雨,捆绑不严,雨水随着缝隙进入嫁接口中,由于南方正处高温天气,嫁接部位极易遭受病菌浸染,导致伤口发霉腐烂;如果嫁接后遇到高温,捆绑不严,嫁接口暴露,由于高温蒸发,导致接穗芽片失水,严重影响嫁接成活率,嫁接成活率一般在60~70%。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核桃夏季芽接时芽接部位容易腐烂、芽片失水严重、成活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核桃夏季芽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芽:选择芽体发育充实的一年生枝条,剪去叶片,留下高于芽0.2~0.25cm的叶柄;在芽的四周各切一刀,刀痕深入木质部,然后撮下芽片放入含有核桃树皮汁液的培养液中浸泡25~30min;撮下的芽片为长宽均为2~4cm的方块;
(2)砧木处理:在砧木芽接部位纵切一刀,纵切口长度与所述芽片长度相当,再在纵切口两端各横切一刀,横切口宽度大于所述芽片宽度,在芽接部位形成“工”字形切口;砧木芽接部位上方保留3~4张叶片,叶片上部截断;
(3)芽接:在砧木纵切口右边或左边纵切一刀,去掉纵切口右边或左边树皮,将芽片从营养液中拿出后放入切口中,用剩下的树皮盖住芽片;
(4)捆绑:芽片安放好后,先用窄塑料带从上到下进行一次捆绑,将芽片绑紧到砧木上,在此过程中露出芽和叶柄;再用宽塑料带进行二次捆绑,二次捆绑时从下到上连同芽和叶柄一起进行覆盖式捆绑;
(5)芽接后管理:芽接6~8天后,抹除砧木上的实生芽;芽接20~25天后,拆开塑料带;当接芽长至5cm时,剪断芽接部位上方的砧木,断口距芽接部位3~4cm;当接芽新梢长至10cm时,每5~10天浇水、追肥一次,并进行中耕除草;七月份以后,每半月喷施一次复合肥;在接芽新梢生长期内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菊酯类杀虫剂,持续2~3个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培养液中包括35~50重量份的核桃树皮汁液。
进一步,核桃树皮汁液的制备方法为:取新鲜核桃树皮放置于研钵中研碎,然后按照固液比为1:1~2的比例向研钵中加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2~3h后过滤;所得滤液在小火下蒸煮15~20分钟得桃树皮汁液。
进一步,培养液中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椰汁5~10份和柠檬酸1~3份。
进一步,培养液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核桃树皮汁液40份、椰汁8份和柠檬酸2份。
进一步,芽片在培养液中浸泡时间为25min。
进一步,窄塑料带宽3.5~4cm、长20~30cm;宽塑料带宽9~10cm、长20~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88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