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6811.9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8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先松;胡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38/38 | 分类号: | H01F38/38;H01F27/24;H01F27/3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三相 交流 电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器领域,具体是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三相交流电感器,一种技术方案为采用三个单相交流电感器并列摆放,结构简单,但存在总体积大及成本高的问题,且由于单相交流电感器因公差而电感值不同导致三相交流电感平衡度难以保证。
现有三相交流电感器,另一种技术方案为采用横放的“日”字形磁芯制作,三个磁柱上配上三个绕向相同、匝数相同的绕组,结构简单,体积小,但由于磁路长度不相同导致中柱电感量大于两侧磁柱电感量、三相交流电感平衡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三相交流电感器存在的三相交流电感平衡度差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磁芯,环形磁芯具有三处断口,每个断口中填充非导磁材料或低磁导率材料构成隔断,由三处隔断将环形磁芯分隔成三段弧形磁芯,每个弧形磁芯上分别绕制有绕组,由三个绕组构成三相绕组。
所述的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三处隔断在环形磁芯的圆周上呈120°等间隔分布。
所述的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三处隔断大小尺寸一致。
所述的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构成隔断的非导磁材料为FR4、或GPO-3、或电木料。
所述的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构成隔断的低磁导率材料为金属磁粉心。
所述的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各段弧形磁芯采用铁氧体、纳米晶、非晶以及硅钢其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所述的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绕组处于相邻两处隔断之间。
所述的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其特征在于:三个绕组绕线方向、匝数完全相同,每个绕组采用铜线、或铝线、或铜包铝线材制成,每个绕组使用圆线单层绕制、或圆线多层绕制、或扁线单层立绕绕制。
本发明中,当流入三相交流电流时,由于环形磁芯三处隔断的存在增大了漏感,从而实现了较大的交流电感,且三处隔断有效保证了交流电感的抗饱和能力;同时由于此环形结构、磁芯及绕组完全对称,三相交流电感平衡度最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三相交流电感器呈环形,结构简单、完全对称,三相交流电感值平衡度极佳,抗饱和能力优异,体积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用环形磁芯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环形三相交流电感器,包括环形磁芯1,环形磁芯1具有三处断口,每个断口中填充非导磁材料或低磁导率材料构成隔断2,由三处隔断2将环形磁芯1分隔成三段弧形磁芯3,每个弧形磁芯3上分别绕制有绕组4,由三个绕组4构成三相绕组。
本发明在环形磁芯圆环内设置呈三叉星形的绝缘板5,目的是为了隔开相邻绕组实现相邻绕组之间的绝缘。整个电感器置于绝缘底板6以安装固定。
三处隔断2在环形磁芯1的圆周上呈120°等间隔分布。
三处隔断2大小尺寸一致。
构成隔断2的非导磁材料为FR4、或GPO-3、或电木料。
构成隔断2的低磁导率材料为金属磁粉心。
各段弧形磁芯3采用铁氧体、纳米晶、非晶以及硅钢其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每个绕组4处于相邻两处隔断2之间。
三个绕组4绕线方向、匝数完全相同,每个绕组4采用铜线、或铝线、或铜包铝线材制成,每个绕组4使用圆线单层绕制、或圆线多层绕制、或扁线单层立绕绕制。
实施例1:选用磁环:外径65mm、内径38mm、高度30mm,材质为高导铁氧体u=7000,3处隔断均为宽度3mm的FR4板,三个绕组匝数为9匝。
所得三相交流电感值分别为15uH、15.1uH、15uH,且饱和电流值达到60A。
实施例2:选用磁环:外径65mm、内径38mm、高度30mm,材质为高导铁氧体u=7000,3处隔断均为宽度3mm的GPO-3板,三个绕组匝数为12匝。
所得三相交流电感值分别为24.8uH、24.7uH、25uH,且饱和电流值达到50A。
电感值会随着交流电流的增加而下降,所谓的抗饱和就是在一定的电流值前不下降,超过此电流后电感值下降明显,实际应用中抗饱和能力非常重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68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