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B炉熔炼纯钛毛坯铣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3286.5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5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广;曹占元;李志敏;史亚鸣;黄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蒋文睿 |
地址: | 651209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铣面 熔炼 毛坯 纯钛 吸气 测量毛坯 加热表面 加热过程 尖端效应 宽度选择 同一端面 有效减少 钛坯表面 热轧卷 刀盘 基材 空冷 钛坯 出炉 热轧 加工 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B炉熔炼纯钛毛坯铣面方法,待EB炉熔炼纯钛毛坯出炉后空冷,测量毛坯的端面宽度;根据EB炉熔炼纯钛毛坯的端面宽度选择铣面刀盘;确认最终铣面的深度,同一端面的铣面规则为上铣,下铣,左铣,右铣,经上述铣面工序完成后即可。本发明铣面方法可有效减少经铣面后的钛坯在后续热轧加工的加热过程中的表面尖端效应,降低吸气,减缓加热表面与基材的相对硬化,大幅提高钛坯表面加工塑性,使得热轧卷的品质得以大幅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EB炉熔炼纯钛毛坯铣面的方法,属于纯钛机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束冷床熔炼技术(EBCHMR)因可较好地解决传统真空自耗电弧炉(VAR)熔炼钛及钛合金的容易存在高密度夹杂(HDI)及低密度夹杂(LDI)等问题,而被广泛应用于高洁净钛及钛合金的熔炼生产,特别是大规格高洁纯钛毛坯的生产。但也由于其浇铸方式及结晶器的强水冷作用,很容易在钛液与结晶器内壁接触区域,即后续铸锭的外表形成柱状晶系,而在铸锭中部,很容易形成等轴晶系。由于柱状晶系的特性,在晶粒生长的方向延性比较好,而在与生长方向垂直的方向延性较差,在后续的塑性加工中容易出现晶间裂纹。而采用电子束冷床炉生产的纯钛毛坯在热轧加工成钛卷的过程中,是纵向伸长的塑性加工,此时,伸长的方向刚好与铸锭表面的柱状晶系的生长方向垂直,在加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晶间裂纹。换而言之,在钛卷边部很容易形成微裂纹。为此,要在铣面时将柱状晶系尽量可能多的去除,但同时不能在铣面的时候留有过深的铣刀纹,特别是铣刀纹的方向与柱状晶系晶间方向不能平行,铣刀纹应尽量的密集及规整,否则在锭坯加热过程中很容易形成表面尖端效应,加剧晶间裂纹产生的风险。
通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关于EB炉熔炼纯钛毛坯铣面方法,尚未发现相关报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出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EB炉熔炼纯钛毛坯铣面的方法,该铣面方法可有效去除铸锭表面柱状晶影响区,能便捷提高热轧卷边部裂边及提升热轧卷表面质量,同时本发明制定的操作简便,有效地提高热轧卷的综合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EB炉熔炼纯钛毛坯铣面的方法,经过下列各步骤:
步骤一、待EB炉熔炼纯钛毛坯出炉后空冷至100~150℃,测量毛坯的端面宽度;
步骤二、根据EB炉熔炼纯钛毛坯的端面宽度选择铣面刀盘,选择的规则为:;
步骤三、由EB炉熔炼毛坯的柱状晶系及铣面去除公式H铣≈D板坯厚度/(35~40),确认总铣面深度后,按上铣、下铣、左铣、右铣工序的深度分别为:上铣深度:,下铣深度:,左铣深度:,右铣深度:,在确认好各铣面道次的深度后,先进行上铣工序,上铣铣进速度为60~80mm/min,待所有的上铣工序完成后,调节刀盘的铣入量,进行下铣,下铣铣进速度为90~110mm/min,在下铣过程中尽量使铣刀纹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待所有下铣完成后,调节左铣的铣入量,再进行左铣,左铣铣进速度为120~150mm/min,待左铣完成后,再调节铣刀的铣入量,然后进行右铣,右铣铣进速度为120~150mm/min,待四个铣面工序完成后,再换到另一个端面进行相同的操作,即可完成纯钛毛坯的铣面。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操作简便;
2、获得效果明显;
3、能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铣面方法可有效减少经铣面后的钛坯在后续热轧加工的加热过程中的表面尖端效应,降低吸气,减缓加热表面与基材的相对硬化,大幅提高钛坯表面加工塑性,使得热轧卷的品质得以大幅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32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