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饮用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2093.8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9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杜蕾;牛志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1/3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饮用 水中 消毒 副产物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用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一种降低饮用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含量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加氯消毒具有消毒效果优良、价格低廉、货源充足、设备简单、操作便利且具有余氯的后续消毒作用等优点,目前仍是国内外使用最为普遍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我国超过99.5%的给水厂仍采用氯消毒处理工艺。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其中的天然有机物质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其它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水中部分的溴化、碘化有机物,都易与氯消毒剂反应,产生多种卤代消毒副产物。水体中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存在极大危害,具有较强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或内分泌干扰效应。当前,已知消毒副产物多达600余种,主要包括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代酮、卤乙腈、卤代硝基甲烷等。其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是最为常见且相对含量较高的两类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主要包括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溴仿四种挥发性卤代烃。已有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表明,三卤甲烷具有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且相关研究已确认饮用水中高浓度的三卤甲烷能导致人体的膀胱癌、结肠癌、直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四种三卤甲烷列为人类可能或可疑致癌物,并分别将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溴仿的可致癌等级划为2B、2B、3、3。卤乙酸是一类沸点高、难挥发的卤代有机物,其“三致”作用强,单位致癌风险比三卤甲烷高。此外,卤代酮、卤乙腈、卤代硝基甲烷等消毒副产物虽然在水体中含量不高,但其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较强,危害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卤代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因此非常有必要降低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和对已生成的卤代消毒副产物进行去除。
目前去除饮用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的方法,主要包括曝气法、活性炭吸附法及膜分离法。虽然这些方法对消毒副产物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去除,但是都有一定的弊端。例如,曝气法无法去除卤乙酸等非挥发性质的消毒副产物,活性炭吸附法对于水中的高浓度的有机物去除效果不佳且价格昂贵,膜分离技术使用寿命较短、易于污染。因此,非常有必要研发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去除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的技术,使其可应用于城市给水处理厂,保障供水安全性同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不会明显改变水质的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降低了水厂出水中的卤代消毒副产物含量,运行维护简单,容易实现工程应用的控制饮用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控制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源水经源水管进入集水井,在源水管出水口端投加高锰酸钾进行预氧化,所述的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5~2.0mg/L;
(2)取水泵房从集水井取水并添加混凝剂混凝后进行沉淀、过滤,过滤后的水加氯或氯胺消毒;
(3)消毒后的水样先调节PH至7~10,然后采用波长为150~280nm的紫外光进行照射处理,利用消毒副产物在该波段的吸收特性实现光降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对卤代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方法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源头控制:消毒之前对源水进行高锰酸钾预氧化,减少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质,消毒时所投加的消毒剂(氯或氯胺)等便无法与前体物质反应生成卤代消毒副产物。末端控制:对消毒后水样进行紫外光照射,利用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紫外吸收特性对已经形成的卤代消毒副产物进行降解。
本发明中卤代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水中的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乙腈等卤代消毒副产物,因此有效降低了出水中的致畸致毒性物质。
本发明容易实现对现有工艺进行改造,与原有常规工艺相结合,能有效降低自来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含量,是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处理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控制饮用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的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控制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源水经源水管进入集水井,在源水管出水口端投加高锰酸钾进行预氧化,所述的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5~2.0mg/L。
本步骤(1)中,源水管末端设有预氧化剂高锰酸钾投加系统,因预氧化剂需与水的接触达到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效果,故选择的高锰酸钾投加点位于源水管末端,可以采用离心泵投加,混合方式优选水力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2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环保排污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