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端的上行单发方法、5G新空口基站及LTE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1617.1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4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韩潇;范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上行 单发 方法 空口 基站 lte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的上行单发方法、5G新空口基站及LTE基站,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使终端在LTE基站与5G新空口基站的双连接网络下实现上行单发,该方法包括:5G新空口基站根据自身的业务类型和负载情况设定配置信息并向LTE基站发送请求信息,LTE基站在接收到请求信息后,向5G新空口基站发送响应请求信息;5G新空口基站在接收响应请求信息后,向LTE基站发送配置信息;LTE基站在接收配置信息后,对接入到双连接网络中的终端进行识别;在确定终端为双连接网络中进行上行单发的终端后,LTE基站根据配置信息对上行单发的终端的业务进行调度。本发明用于双连接网络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的上行单发方法、5G新空口基站及LTE基站。
背景技术
双连接是指在用户可以和多个系统或多个载波保持连接状态,以提升用户体验。对于系统内的双连接,通过用户数据划分位于通信协议的不同层又可以认为是载波聚合操作{用户数据在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介入控制层)划分}或者双连接操作{用户数据在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划分}。在3G、4G(3rd-Generation、4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研究时,并未考虑异系统间的双连接。而当前在5G(5rd-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的研究中,由于5G的候选频段相对于2/3/4G(2rd/3rd/4rd-Generation,第2/3/4代移动通信技术)系统较高(例如3.5GHz或者28GHz),由于频段导致的路径损耗差异将使5G系统的小区覆盖范围小于现有系统,双连接的操作可以使用户在移动到5G系统覆盖区域以外,快速、平滑切换到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4G网络仍处于建设及升级阶段,有必要充分利用4G网络资源,保护现有投资。因此考虑异系统的双连接方式,即用户同时通过4G小区和5G小区建立连接。
现有技术中的双连接技术主要针对LTE系统内部,并未考虑LTE和5G异系统的支持。另外,现有的双连接技术默认在下行和上行两个链路上都可以实现双收及双发。由于在双连接系统下,终端在部分频段实现上行双发时会有射频处的交调和谐波问题,以及由于成本的限制,部分终端无法在上行同时发送4G和5G载波,因此,基于在LTE和5G异系统上部分终端上行双发所存在的问题,如何使终端在LTE基站与5G新空口基站的双连接网络下实现上行单发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的上行单发方法、5G新空口基站及LTE基站,用于使终端在LTE基站与5G新空口的双连接网络下实现上行单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的上行单发方法,应用于双连接网络中,所述双连接网络包括5G新空口基站与LTE基站,该方法包括:
所述5G新空口基站根据自身的业务类型和负载情况设定配置信息并向所述LTE基站发送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用于通知所述LTE基站即将发送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含所述5G新空口基站为上行单发的终端分配的上行时隙的信息以及下行时隙的信息;
所述LTE基站在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后,向所述5G新空口基站发送响应请求信息;
所述5G新空口基站在接收所述响应请求信息后,向所述LTE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所述LTE基站在接收所述配置信息后,对接入到所述双连接网络中的终端进行识别;在确定所述终端为双连接网络中进行上行单发的终端后,所述LTE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上行单发的终端的业务进行调度。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5G新空口基站,应用于双连接网络中,所述双连接网络包括所述5G新空口基站与LTE基站,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16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 下一篇: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