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移动式污水生态净化模块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71291.2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5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董献彬;程红霞;冯波;方降龙;刘旭;吴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杨霞,翟攀攀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污水 生态 净化 模块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污水生态净化模块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河流污染情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中小河流,由于它们大多数环绕居民区、农田,临近禽畜养殖场,又受养鱼塘、中小型工业等的影响,其水质受污程度相当严重。而中小河流、毛细管河流组成的水网,也是居民用水、农业灌溉和渔业用水的主要水源。水资源的污染,不仅影响作物和鱼类的产量和品质,还会蓄积毒素,生产出有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农产品。同时,众多被污染河水还会通过水网最终汇入大江大河,从而直接影响大江大河的水质。
目前,国内外用于净化微污染水体的工程技术根据处理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及自然净化法四大类。物理净化法是采用物理的、机械的方法对污染河流进行人工净化,该类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工艺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处理效果十分明显,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化学净化法主要是指向污染的水体中投加化学药剂,通过药剂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一种方法,但由于投加化学药剂,所以治理费用较高,而且还易造成二次污染,故该法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生物净化法是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功能,采用人工措施来创造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培育出大量净化能力强的微生物,以提高对污染水体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效率的一种净化方法,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省、不需耗能或低耗能等特点,最重要的是,该法能使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逐渐恢复;自然净化法是根据仿生学的基本原理,按照天然水体自身规律去恢复水体的本来面貌,进而通过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去降解污染物质的,该类方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及亲密相处,目前在国外己达到工程实用化程度。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移动式污水生态净化模块化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式污水生态净化模块化装置,包括:箱体和隔离网,隔离网水平安装在箱体内并将箱体内腔分割为用于培养绿植的上腔室和容纳填料模块的下腔室;箱体上安装有连通上腔室的布水管,箱体上还设有连通下腔室的排水管。
优选地,排水管位于下腔室的底部。
优选地,排水管和布水管分别位于箱体对角线的两端。
优选地,填料模块拆卸安装在下腔室内。
优选地,隔离网为网状不锈钢衬架,箱体为防腐不锈钢箱体。
优选地,上腔室内填充有绿植天然基质。
优选地,填料模块包括包裹体和填充在包裹体内的天然填料。
优选地,天然填料为石子和/或陶粒。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式污水生态净化模块化装置,绿植吸收吸附及填料生物膜吸收吸附双重去除有机及无机污染物,净化水质。全生态、无耗能,出水水质高,不投加药剂无二次污染,占位大小灵活,景观性好,维护管理简易。
本发明适用在末端截留或在排放口沟道截留渗漏或偷排污水或分散的生活污水以及河道水体本身的净化,削减中等浓度污水各污染物浓度,处理后的出水满足排放标准并再排入自然水体中,从源头上对河道及湖泊污染进行控制。另,处理后出水可补充河道用水,从而提升生态环境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式污水生态净化模块化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式污水生态净化模块化装置,包括:箱体1和隔离网2,隔离网2水平安装在箱体1内并将箱体1内腔分割为用于培养绿植7的上腔室和容纳填料模块3的下腔室。箱体1上安装有连通上腔室的布水管4,箱体1上还设有连通下腔室的排水管5。
本实施方式中,填料模块3包括包裹体31和填充在包裹体31内的天然填料,天然填料为陶粒、火山岩滤料、石子等自然资源,可就地取材。
利用该装置治理污水时,首先在上腔室内通过绿植天然基质6培育绿植7,并将填料模块3填充在下腔室内;然后将箱体1防止在污水排放处,将污水接入布水管4,如此污水经布水管4进入上腔室然后从上腔室落入下腔室并经排水管5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12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