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负荷特征的大用户供电接入决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71229.3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0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穆云飞;骆柏锋;余晓丹;贾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4 | 分类号: | H02J3/14;H02J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负荷 特征 用户 供电 接入 决策 方法 | ||
1.一种基于负荷特征库的大用户供电接入决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根据大用户的报装时提供的用电设备信息,定义大用户的报装参数如下:
1)设备类参数:依据大用户主要用电设备组成估计大用户日用电峰值Pmax和日用电基荷Pmin;
2)能量类参数:依据用电需求估算大用户全天用电量Q,除以24得到日平均功率Pav;
3)功率类参数:依据经济生产计划估算峰期用电量Qpeak、谷期用电量Qsh、平期用电量Qval,并除以相应峰谷平期时间长度得出峰期平均功率Pav.peak、平期平均功率Pav.sh、谷期平均功率Pav.val;
步骤二:利用已接入大用户历史用电数据,在归一化的基础上,形成可供挖掘的负荷样本数据,大用户历史用电数据U表示为:
U=[U1,U2,U3...Ui...UN]T (1)
式中,N表示历史用电数据的条目数;Ui为第i条历史用电数据;第i条历史用电数据归一化过程可表示为:
Ui=Ui/max(Ui) (2)
步骤三、对于负荷样本数据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将样本数据聚类为L簇,聚类中心即为大用户负荷特征库,并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样本数据的所属类别,方法如下:
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获取的大用户负荷特征库X及隶属度矩阵V,负荷特征库表示为:
X=[X1,X2,...Xk,...XL]T (3)
其中X中每一行元素Xk代表一类用电模式;隶属度矩阵V中的每一个元素Vi.k代表了历史用电数据Ui对于典型用电模式Xk的隶属度,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样本数据的归属负荷模式,若某样本数据Ui属于负荷模式Xk,则其隶属度需满足:
Vi,k=max{Vi,1,Vi,2,…,Vi,k,…,Vi,L} (4)
步骤四、根据大用户所能提供的报装参数定义负荷特性指标如表1,并按负荷特性指标处理负荷样本数据形成训练数据集,样本数据集按表1计算样本的负荷特性指标形成输入变量,按式(4)确定样本所属负荷模式形成输出变量,进一步组合为“输入-输出”数据对作为训练数据集;
表1负荷特性指标
步骤五、利用训练数据集,通过分类回归树算法CART挖掘大用户负荷模式识别规则;
步骤六、电力企业结合大用户的报装参数,利用CART挖掘出的一系列大用户识别规则,在既有负荷特征库中匹配相应的负荷模式,负荷模式识别结果用于模拟新接入用户的电力需求,并作为优化模型的输入,设当前有n个大用户等待接入配电网中,若第i个大用户负荷模式识别结果为负荷特征库中第j类负荷模式,则第i个新接入大用户电力需求估计为:
Ai=Xj·Pi.max (5)
式中Pi.max为大用户i日用电峰值;
步骤七、电力企业将负荷识别结果输入大用户供电接入组合优化模型,通过寻优得出供电接入优化策略,设当前区域内可供选择的供电点有M个,则第k,2≤k≤M,个供电点日负荷曲线表示为:
Lk=[xk,1,xk,2,......,xk,24] (6)
负荷均衡指标LBI用于描述供电点负荷曲线平缓程度,第k个供电点的负荷均衡指标表示为:
优化模型目标在于提高供电点负荷曲线的平缓程度,缩小负荷曲线的峰谷差,因此优化模型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式中表示第k个供电点的平均负荷,优化模型的决策变量为大用户i是否接入供电点k,为典型的“0-1”变量:
假设第k个供电点初始负荷为lk,则接入新大用户后,供电点负荷可以表示为:
式中,2≤k≤M;Lk代表接入后供电点k的负荷,注意此时第k个供电点负荷曲线仍可用式(6)表示,第k个供电点的有功传输容量上限为Pk.Nmax,则要求接入供电点负荷要满足的约束条件为:
max(Lk)≤Pk.Nmax (11)
式(6)、(7)-(11)构成了供电接入组合优化模型,采用智能算法进行寻优,寻优结果即为大用户供电接入优化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712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用贴标装置
- 下一篇:底面贴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