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6302.8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4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凌小平;秦洪东;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欣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86 | 分类号: | B29C47/86;B29C47/14;B29L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陈虹霞,黄春松 |
地址: | 215626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冷却 定型 装置 中的 异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场地采用的建筑模板主要包括木质、竹质、钢质、塑胶建筑模板以及由上述建筑模板中的几种复合而成的复合建筑模板。钢质建筑模板虽然坚固、使用次数高,但成本高、易锈、重量大、难运输;竹质、木质建筑模板重量轻、板幅宽、拼缝少,但强度相对低,不防湿防水,易霉变腐烂,且消耗绿色资源。相比之下,塑胶建筑模板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可重复使用次数较高、不锈、不粘水泥、防水等优点。冷却定型装置属于塑胶建筑模板生产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只能对从挤出机挤出的软材料进行定型形成模板,而无法对模板进行冷却作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借助外界其他冷却设备来对异型模具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对异型模具中的模板进行冷却的目的,冷却作业繁琐且冷却效果十分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型精准、冷却效果好的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对合后形成中空的模腔,在上模具中设置有用于对模腔中的模板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装置,在下模具中设置有用于对模腔中的模板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装置。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其中,所述的第一冷却装置的结构为:在上模具中设置有若干第一冷却管道,各第一冷却管道相互独立且互不干涉,各第一冷却管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分别设置于上模具顶部两端。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其中,所述的第二冷却装置的结构为:在下模具中设置有若干第二冷却管道,各第二冷却管道相互独立且互不干涉,各第二冷却管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分别设置于下模具底部两端。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其中,在上模具中设置有第一吸气装置,在第一吸气装置的作用下,模腔中的模板贴紧于上模具的模腔壁上。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其中,所述的第一吸气装置的结构为:在上模具中竖向设置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第一气体管道,各第一气体管道的上端管口均与抽气泵相连接,在上模具底部的模腔壁上设置有若干向内凹进的第一凹槽,各第一凹槽分别位于对应第一气体管道下端管口处,各第一气体管道通过对应第一凹槽与模腔连通。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其中,在下模具中设置有第二吸气装置,在第二吸气装置的作用下,模腔中的模板贴紧于下模具的模腔壁上。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其中,所述的第二吸气装置的结构为:在下模具中竖向设置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第二气体管道,各第二气体管道的下端管口均与抽气泵相连接,在下模具顶部的模腔壁上设置有若干向内凹进的第二凹槽,各第二凹槽分别位于对应第二气体管道上端管口处,各第二气体管道通过对应第二凹槽与模腔连通。
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其中,在上模具顶部设置有二个液压缸,二个液压缸的伸出杆与上模具顶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对模腔中的模板进行间接冷却,同时通过抽气泵、各第一气体管道和各第二气体管道使模板贴紧于模腔壁中,从而更好地冷却模板,此外还能使模板尺寸更为精准,提高了模板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冷却定型装置中的异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上模具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上模具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欣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欣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6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