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塑料阶梯式渐进加热的热裂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3248.1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6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方宏万;高培坚;郑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宏万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B53/07;C10B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赵倩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塑料 阶梯式 轻质油 渐进 脱蜡 加热 热裂解反应釜 半成品油品 加热裂解 加热模式 热裂解 分馏 油气 储存 备料步骤 过滤装置 精准控制 能源损耗 有效减少 安定剂 储存槽 裂解剂 转换率 备料 置入 转换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塑料阶梯式渐进加热的热裂解方法,其包含有备料、加热裂解、脱蜡及储存等步骤;其中,备料步骤中备有废塑料,于加热裂解步骤中将裂解剂及废塑料置入热裂解反应釜内,将废塑料依序加热至不同分馏点并予以维持,以形成阶梯式渐进加热模式,并得到半成品油品及油气,再于脱蜡步骤中将安定剂与半成品油品分别混合,藉由过滤装置脱蜡形成不同种类的轻质油,最后于储存步骤中将该等轻质油及油气分储于储存槽内;藉由该阶梯式渐进加热模式,可精准控制并维持热裂解反应釜内部的温度,确保废塑料于每段分馏过程中稳定转换,除可提升废塑料的转换率,以大幅提升轻质油的产油量外,并且有效减少能源损耗,同时稳定产出的轻质油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资源再利用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废塑料阶梯式渐进加热的热裂解方法。
背景技术
查,随着工业进步与科技发展,使得日常生活日渐便利的情况下,相对即伴随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且多数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自行分解,必须以人工方式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以降低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而该废弃物中又以废塑料数量最为可观,除了少部分种类的废塑料可经由特定回收管道重新塑型加工外,大部分的废塑料仅能埋入掩埋场,但该废塑料于掩埋后具有不易腐化且极占空间特性,当然该废塑料也可送进焚化炉燃烧销毁,但直接焚毁更会产生有毒气体,不仅造成环境二度污染,更可能导致人体吸入该有毒气体而产生不可复原的伤害,实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废塑料阶梯式渐进加热的热裂解方法,其可精准控制并维持热裂解反应釜内的加热温度,进而提升废塑料的转换率,以大幅提升轻质油的产油量外,并且有效减少能源损耗,同时产出品稳定的轻质油质量。
于是,本发明废塑料阶梯式渐进加热的热裂解方法,其依序包含有备料步骤、加热裂解步骤、脱蜡步骤及储存步骤等;其中,该备料步骤备有废塑料,并于该加热裂解步骤中将一裂解剂及该废塑料置于一热裂解反应釜内,通过该热裂解反应釜内的热源将该废塑料依不同轻质油的分馏点进行加热,并于达至其一分馏点的分馏温度时予以维持一段时间,另于达至另一分馏点的分馏温度时也予以维持一段时间,藉以形成阶梯式渐进加热模式,以使该废塑料转换为半成品油品及油气,再于该脱蜡步骤中将一安定剂与该等半成品油品分别混合,同时通过一过滤装置脱蜡以形成不同轻质油,最后于储存步骤中将该等轻质油及油气分储入储存槽备用;是以,利用该阶梯式渐进加热方式,不仅可精准控制该热裂解反应釜内部的温度并予以维持,进而提升废塑料的转换率,以大幅提升轻质油的产油量外,并且有效减少能源损耗,同时稳定产出的轻质油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方块图。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制程示意图。
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加热裂解步骤的多层分馏示意图。
图4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制程示意图。
图5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制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废塑料阶梯式渐进加热的热裂解方法,11:备料步骤,12:加热裂解步骤,13:脱蜡步骤,14:储存步骤,2:废塑料,3:热裂解反应釜,31:热源,4:裂解剂,5:过滤装置,6:安定剂,7:储存槽,8:发电装置,81:油气发电机,82:轻质油发电机,83:电力供应线,91:外部设备,92:外部电网,93:机动载具,A、B、C:轻质油。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宏万,未经方宏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32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