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余热利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9531.7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8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国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F22B35/00;F22B37/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黎泽洲 |
地址: | 4434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壳体 锅炉体 集热腔 锅炉余热利用 加热装置 挡流板 吸热板 循环管 连通 余热收集装置 从上到下 换热管 排风管 体内 锅炉体外壁 导热介质 交错布置 迷宫结构 保温壳 抽风机 内部腔 循环泵 余热 外围 穿过 燃烧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结构,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结构,在锅炉体的底部,加热装置的上方,设有集热腔,集热腔内部腔体内设有导热介质;集热腔与至少一根换热管连通,换热管穿过锅炉体与循环管连通,循环管与集热腔连通,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在锅炉体和加热装置的外围还设有保温壳体,保温壳体的顶部设有排风管;排风管上设有抽风机;在锅炉体与保温壳体之间的空隙设有余热收集装置;所述的余热收集装置是沿着锅炉体外壁从上到下布置的多个吸热板,沿着保温壳体内壁从上到下布置的多个挡流板,挡流板与吸热板交错布置成迷宫结构。通过设置的保温壳体、吸热板和挡流板的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加热装置燃烧产生的余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炉设备均是采用加热装置加热锅炉体以使锅炉体内的水加热生成水蒸汽。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需要降低碳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专利文献CN 101871688 A记载了一种热导管锅炉,这种热导管锅炉包括圆柱形锅壳和设置于锅壳内部的筒状炉胆,所述炉胆与锅壳之间形成炉体水腔,炉胆内部形成炉膛,在炉膛的上部设置一个内水盒,该内水盒的内腔通过连接管与炉体水腔连通 ;炉胆顶部分别设置若干热导管 ;每根热导管一端开口于炉体水腔,另一端为盲端并向下伸向炉膛 ;该锅炉受热面积大、热传导迅速集中。但是该锅炉的形状结构加工难度大,耐压能力较差,且锅炉的热量流失较大,燃烧器的燃烧余热回收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结构,能够简化热导管锅炉的加工难度,减低生产成本,优选的方案中,能够充分利用燃烧器的燃烧余热,并能够实现节能、环保和安全的智能化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结构,包括锅炉体,其特征是:在锅炉体的底部,加热装置的上方,设有集热腔,集热腔内部腔体内设有导热介质;集热腔与至少一根换热管连通,换热管穿过锅炉体与循环管连通,循环管与集热腔连通,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在锅炉体和加热装置的外围还设有保温壳体,保温壳体的顶部设有排风管;排风管上设有抽风机;在锅炉体与保温壳体之间的空隙设有余热收集装置;所述的余热收集装置是沿着锅炉体外壁从上到下布置的多个吸热板,沿着保温壳体内壁从上到下布置的多个挡流板,挡流板与吸热板交错布置成迷宫结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吸热板为导热材料,挡流板为隔热材料。
优选的方案中,在锅炉体外壁设有石墨导热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结构,通过设置的保温壳体、吸热板和挡流板的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加热装置燃烧产生的余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保温壳体1,循环管2,循环泵3,汇集管4,吸热板5,挡流板6,进水阀7,锅炉体8,换热管9,安全阀10,集热腔11,加热装置12,抽风机13,排风管14,主控装置15,排水阀1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一种锅炉余热利用结构,包括锅炉体8,其特征是:在锅炉体8的底部,加热装置12的上方,设有集热腔11,集热腔11内部腔体内设有导热介质;
集热腔11与至少一根换热管9连通,换热管9穿过锅炉体8与循环管2连通,循环管2与集热腔11连通,循环管2上设有循环泵3;
在锅炉体8和加热装置12的外围还设有保温壳体1,保温壳体1的顶部设有排风管14;本例中的保温壳体1优选采用真空保温壳体,或者珍珠棉夹层的保温壳体,或者石棉夹层的保温壳体。
排风管14上设有抽风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国,未经刘文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95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