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的受话器防漏装检测装置及面板保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4480.9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1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胡展明;叶二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中山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受话器 防漏 检测 装置 面板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守话器防漏装检测装置及面板保压设备。
背景技术
受话器是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的重要组件之一,受话器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声音,主要用于接听电话。因此,电子产品缺少受话器将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电子产品。
然而,在实际生产组装的过程中,漏装受话器的现象时常发生。因为受话器一般设置在手机主板与屏幕之间,安装好主板和屏幕之后才有对受话器进行检测的工序。此时,屏幕已经压合好,漏装受话器的返工难度大。且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防止漏装受话器的电子设备的受话器防漏装测试装置和面板保压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受话器防漏装检测装置,包括:
承载座,包括座本体,所述座本体的一表面内凹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面的部分内凹形成第二凹槽;
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座本体内部;
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当电子设备承载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时,所述检测装置根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控制检测电子设备是否安装有受话器。
具体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光电开关或磁性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面板保压设备,包括:
基座;
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基座内;
承载座,包括座本体,所述座本体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座本体的背向所述基座的表面内凹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面的部分内凹形成第二凹槽;
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控制检测承载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电子设备是否安装有受话器;
安装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座本体一侧;
压合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座本体之上;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内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控制驱动所述压合组件对承载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电子设备进行面板压合与否。
具体地,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受话器时,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对所述压合组件进行驱动,以使所述压合组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面板压合。
具体地,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未安装有受话器时,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停止对所述压合组件进行驱动,从而所述压合组件停止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面板压合。
具体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光电开关或磁性开关。
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启动器。
具体地,所述基座、所述安装架采用电木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装置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电子设备未安装有受话器时,控制电路板控制驱动装置停止对压合组件进行工作,杜绝不良品进一步加工,从源头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且提醒操作人员漏装受话器,提高生产率,操作简单、方便,适合于所有机型。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受话器防漏装检测装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面板保压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以夸大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并且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来。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受话器防漏装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44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