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杀型杀虫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3826.3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2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俊华 |
主分类号: | A01N65/12 | 分类号: | A01N65/12;A01N59/00;A01N57/12;A01N53/08;A01N31/02;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曹广生 |
地址: | 537608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杀型杀虫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 三氟氯氰菊酯 农业领域 其他植物 原料药材 制作方便 丙三醇 双甲脒 氧乐果 诱导剂 重量份 钾盐 菊酯 害虫 制备 无毒 伤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杀型杀虫剂,属于农业领域,由下列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10‑19份、三氟氯氰菊酯13‑22份、钾盐2‑7份、丙三醇5‑16份、双甲脒11‑20份、菊酯12‑16份、氧乐果6‑13份、诱导剂3‑7份。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毒、高效的触杀型杀虫剂,它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不对害虫以外的其他植物造成伤害,制作方便,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杀型杀虫剂,属于农业领域。
背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其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常造成重大损失。我国农作物常见的有以下种类的病虫害:稻飞虱、白粉病、玉米螟、棉铃虫、小麦锈病、棉蚜、稻纹枯病、稻瘟病、麦蚜、麦红蜘蛛、蝗虫、麦类赤霉病等,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病虫害。人们通常把为害各种植物的昆虫和螨类等称为害虫,把由它们引起的各种植物伤害称为虫害。虫害的特点是为害速度快,损失程度重,防控难度大。农业害虫主要包括为害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大豆、向日葵、蔬菜、果树等栽培植物的多种昆虫和螨类,昆虫种类繁多,是农作物遭受虫害中最多的种类。昆虫的分类地位,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33个目,其中,有9个目与农业密切相关。直翅目如蝗虫、蝼蛄;半翅目即蝽象类同翅目包括蚜虫、叶蝉、飞虱等;缨翅目即蓟马类;鞘翅目即各种甲虫类鳞翅目即蛾类、蝶类膜翅目即蜂类、蚁类;双翅目即蚊、蝇、虻类脉翅目如草蛉、蚁蛉等,脉翅目都是捕食或寄生蚜虫、螨虫、叶蝉、飞虱及其他小虫的益虫。此外,螨类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下的蛛形纲、蟀螨目,也可为害多种植物,如红蜘蛛等。在害虫防治实践中,首先要正确识别益虫和害虫,能够很好地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其次要掌握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生长发育规律,找到昆虫生活的弱点对其防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毒、高效的触杀型杀虫剂,它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不对害虫以外的其他植物造成伤害,制作方便,成本低廉。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杀型杀虫剂,由下列原料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10-19份、三氟氯氰菊酯13-22份、钾盐2-7份、丙三醇5-16份、双甲脒11-20份、菊酯12-16份、氧乐果6-13份、诱导剂3-7份。
优选的方案中,由下列原料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10份、三氟氯氰菊酯14份、钾盐5份、丙三醇11份、双甲脒13份、菊酯16份、氧乐果6份、诱导剂3份。
更加优选的,由下列原料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16份、三氟氯氰菊酯19份、钾盐4.5份、丙三醇7.5份、双甲脒18份、菊酯15份、氧乐果11份、诱导剂5份。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触杀型杀虫剂对害虫以外的植物无伤害,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制作方便,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触杀型杀虫剂,由下列原料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10份、三氟氯氰菊酯14份、钾盐5份、丙三醇11份、双甲脒13份、菊酯16份、氧乐果6份、诱导剂3份。
本发明所述的诱导剂为合成香精和小麦粉。
实施例2:
一种触杀型杀虫剂,由下列原料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16份、三氟氯氰菊酯19份、钾盐4.5份、丙三醇7.5份、双甲脒18份、菊酯15份、氧乐果11份、诱导剂5份。
本发明所述的诱导剂为合成香精和小麦粉。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俊华,未经黄俊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3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