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7875.6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1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潘家鑫;许世峰;刁全利;孙亮;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F21V5/08;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 |
地址: | 20150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照明 装置 用低蓝光 光学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蓝光光学薄膜包括:
基材层、功能层和保护层,所述基材层置于功能层和保护层之间,所述功能层和/或保护层中含有至少一种无机蓝光吸收剂,以及至少一种有机蓝光吸收剂或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
所述无机蓝光吸收剂包括偏铝酸盐或偏锡酸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和保护层为扩散膜功能层和扩散膜保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偏铝酸盐包括偏铝酸锌或偏铝酸稼;所述偏锡酸盐包括偏锡酸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酰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和聚氯乙烯薄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光学级聚脂薄膜,厚度为36-2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蓝光吸收剂包括三唑类有机蓝光吸收剂、酚类有机蓝光吸收剂或胺类有机蓝光吸收剂;所述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为镍类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蓝光吸收剂包括2-(2-羟基-3,5双(a,a-二甲基苄基)苯基)苯并三唑、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辛氧基酚、2-(2-羟基-3-特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4′-苯甲酸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正己烷氧基苯酚或六甲基磷酰三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包括2,2′-硫代双对叔辛基苯酚萃取镍、2,2′-硫代双(4-叔辛基酚氧基)镍或2,2′-硫代双(4-叔辛基苯酚)正丁胺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蓝光吸收剂为球形纳米粒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100n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纳米粒子的粒径为40-60n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无机蓝光吸收剂的含量为所处相应层中涂布液的0.5%-10%;所述有机蓝光吸收剂的含量为所处相应层中涂布液的0.5%-5%;所述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的含量为所处相应层中涂布液的0.5%-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装置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和/或保护层中至少含有一种无机蓝光吸收剂,两种有机蓝光吸收剂或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78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