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6822.2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3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久保智裕;西本直树;平松义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5/04 | 分类号: | B60K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油 装置 | ||
抑制供油时的供油喷嘴的过度插入。在具有将从供油喷嘴供给的燃料向燃料箱侧引导的燃料通路的接管嘴主体的内侧,形成对供油喷嘴进行引导的喷嘴引导路的喷嘴引导件。该喷嘴引导件在喷嘴引导路的沿着喷嘴引导方向的末端侧的喷嘴引导件末端开口部具有:限制喷嘴用的第1隆起部,其从末端开口周壁隆起而将喷嘴引导路的引导路径的至少一部缩窄分;以及限制喷嘴用的第2隆起部,其配置为比上述第1隆起部更靠沿着喷嘴引导方向的下游侧,从末端开口周壁隆起而将喷嘴引导路的引导路径的至少一部分缩窄。
本申请主张在日本于2016年10月14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202746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而将该申请的内容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油装置。
背景技术
供油装置用于将从供油喷嘴供给的燃料向燃料箱引导,在接管嘴(filler neck)的内侧设置有实现对供油喷嘴的插入引导的喷嘴引导件。而且,例如,如日本特开2009-208517号公报所示,提出有如下方案,即,为了进行对供油喷嘴的插入的限制,将向内侧凸出的止动件设置于树脂制的喷嘴引导件的前端。
发明内容
每当利用供油装置供油时,供油作业者意识到随着喷嘴的插入,供油喷嘴与喷嘴引导件的止动件接触而使得插入受到限制,正常情况下,在该时刻停止喷嘴的插入。但是,即使因止动件而使得插入受到限制,也有可能引起如下情况,即,误认为供油喷嘴的插入未顺利地进行、或者误认为插入不足,从而导致供油者将供油喷嘴过度插入。于是,向内侧凸出的止动件过大地扩径,因此担忧止动件的破损。通过增大止动件向内侧的凸出的程度以使供油喷嘴不被过度插入,由此能够避免上述这样的止动件的破损。但是,与止动件向内侧的凸出程度增大相应地,止动件将供油喷嘴的喷嘴开口封堵的面积增大,因此有可能会妨碍供油性。因此,寻求能够抑制供油喷嘴过度插入的构造。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能够作为下面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供油装置。该供油装置具有:接管嘴主体,其具有开口部以及燃料通路,其中,供油喷嘴插入于所述开口部,所述燃料通路将从所述供油喷嘴供给的燃料向燃料箱侧引导;以及喷嘴引导件,其在所述开口部侧配置于所述接管嘴主体的内侧,形成有对所述供油喷嘴进行引导的喷嘴引导路。而且,该喷嘴引导件具有:限制喷嘴用的第1隆起部,其在所述喷嘴引导路的沿着喷嘴引导方向的末端侧的喷嘴引导件末端开口部从该喷嘴引导件末端开口部的末端开口周壁隆起而将所述喷嘴引导路的引导路径的至少一部分缩窄;以及限制喷嘴用的第2隆起部,其配置为比上述第1隆起部更靠沿着所述喷嘴引导方向的下游侧,从所述末端开口周壁隆起而将所述喷嘴引导路的引导路径的至少一部分缩窄。
该方式的供油装置沿喷嘴引导件的喷嘴引导路对从开口部插入的供油喷嘴进行引导,利用从末端开口周壁隆起的第1隆起部对喷嘴的插入进行限制。假设如果供油喷嘴被进一步强制性地插入,则供油喷嘴越过第1隆起部,但利用比该第1隆起部更靠沿着喷嘴引导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隆起部对喷嘴的插入进行限制。因而,供油作业者意识到随着喷嘴插入而引起2次对供油喷嘴的插入的限制。另外,如果第1隆起部和第2隆起部以将喷嘴引导路的引导路径的至少一部分缩窄的方式从末端开口周壁隆起,则实现了对喷嘴的限制,因此其隆起的程度只要达到与供油喷嘴的喷嘴端面接触的程度即可。因此,能够使第1隆起部和第2隆起部不与供油喷嘴的开口区域发生干扰。其结果,根据该方式的供油装置,能够抑制供油喷嘴的过度插入。另外,仅通过使第1隆起部和第2隆起部从喷嘴引导件末端开口部的末端开口周壁隆起,就能够简便地抑制供油喷嘴的过度插入。
(2)在上述方式的供油装置中,可以形成为,所述第1隆起部和所述第2隆起部是在所述喷嘴引导路的轴周围的不同位置处从所述末端开口周壁隆起的隆起部。由此,即使将第1隆起部的隆起程度和第2隆起部的隆起程度设为与供油喷嘴的喷嘴端面接触的程度,也能够提高第1隆起部对喷嘴的插入的限制、以及第2隆起部对喷嘴的插入的限制的有效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68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排气装置
- 下一篇:汽车充电系统中的太阳能板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