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再热燃煤发电多切圆锅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2553.2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3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向军;张晨浩;周敬;胡松;苏胜;汪一;许凯;徐俊;唐浩;崔晓宁;刘洪佚;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31/04 | 分类号: | F22B31/04;F22B31/08;F01K3/18;F01K7/32;F01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陈璐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二氧化碳 燃煤 发电 多切圆 锅炉 系统 | ||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再热燃煤发电多切圆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和烟道,所述炉膛竖直设置,所述烟道的一端与所述炉膛的上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的侧壁由冷却壁(1)和再热壁(3)组成,所述冷却壁(1)位于所述再热壁(3)下方,所述冷却壁(1)的中部和/或下部区域设置有燃烧器(2),所述再热壁(3)由一次再热壁(3-1)和二次再热壁(3-2)组成,所述一次再热壁(3-1)和二次再热壁(3-2)的离地高度相等或接近,所述烟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分级设置有过热器模块和再热器模块;
所述再热壁(3)由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设置于由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合围区域内的内壁组成,所述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内壁的上下两端均各自设置有独立联箱,所述一次再热壁(3-1)由所述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内壁中的任意一个、两个或三个及相应的独立联箱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再热燃煤发电多切圆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再热壁(3-1)由所述前壁、后壁和内壁及相应的独立联箱组成,所述二次再热壁(3-2)由所述左壁和右壁及相应的独立联箱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再热燃煤发电多切圆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再热壁(3-1)由所述前壁和右壁及相应的独立联箱组成,所述二次再热壁(3-2)由所述后壁、左壁和内壁及相应的独立联箱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再热燃煤发电多切圆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再热壁(3-1)由所述前壁、后壁和左壁及相应的独立联箱组成,所述二次再热壁(3-2)由所述右壁和内壁及相应的独立联箱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再热燃煤发电多切圆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模块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屏式过热器(4)、高温过热器(5)和低温过热器(10),所述再热器模块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高温再热器组和低温再热器组,所述高温再热器组包括并联设置的一次高温再热器(6)和二次高温再热器(7),所述低温再热器组包括串联设置的一次低温再热器(8)和二次低温再热器(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再热燃煤发电多切圆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由水平烟道和竖直烟道组成,所述水平烟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炉膛及所述竖直烟道的上端连通,所述水平烟道内设置有所述屏式过热器(4)、高温过热器(5)和高温再热器组,所述竖直烟道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烟气挡板、省煤器(11)和空气预热器(12),所述烟气挡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低温过热器(10),所述烟气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低温再热器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再热燃煤发电多切圆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高温再热器(6)出口和二次高温再热器(7)的出口均通过独立的管道及相应的阀门分别与所述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内壁下端的五个所述独立联箱连通,所述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内壁上端的五个所述独立联箱均通过独立的管道及相应的阀门分别与气轮机的高压缸(15)入口和气轮机中压缸(16)入口连通,所述屏式过热器(4)的出口与气轮机的超高压缸(14)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再热燃煤发电多切圆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壁(1)中冷却管段在竖直方向的长度为0.5L≤L1<L,所述再热壁(3)中再热管段在竖直方向的长度为0<L2≤0.5L,L为炉膛高度,L1为冷却壁(1)中冷却管段在竖直方向的长度,L2为再热壁(3)中再热管段在竖直方向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再热燃煤发电多切圆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中再热管段呈间隔设置,所述内壁中再热管段在横向方向上的间隔间距为2d<L3<5d,L3为所述内壁中再热管段在横向方向上的间隔间距,d为所述内壁中再热管段的管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25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