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给水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0679.6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3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何开颜;刘小海;林荆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晟扬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7/06;C08K13/02;C08K3/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柯玉珊 |
地址: | 35031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 给水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PE给水管。
背景技术
高密度聚乙烯PE(聚乙烯)材料由于其强度高、耐腐蚀、无毒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给水管制造领域。因为它不会生锈,所以,是替代普通铁给水管的理想管材。PE给水管执行产品国家标准:GB/T 13663-20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现有技术中的PE给水管,存在管材刚性不够且管材性能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E给水管,可保证管材具有较好刚性且管材性能的稳定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PE给水管,包括PE管体,所述PE管体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高密度聚乙烯95-105份、PVC树脂1-2份、硅烷偶联剂1-2份、轻质碳酸钙1-2份和稳定剂2-5份,所述轻质碳酸钙的线性平均粒径为0.02-1μm,所述轻质碳酸钙的沉降体积为4.5-5.5ml/g,所述轻质碳酸钙的比表面积为3.5-4.5m2/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高密度聚乙烯中加入轻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作为填充改性剂,轻质碳酸钙可进入PVC、硅烷偶联剂与高密度聚乙烯混合后的共混体系中,由于本发明的上述轻质碳酸钙设计(线性平均粒径、沉降体积和比表面积)可以获得适宜的粒子大小,使得轻质碳酸钙可在体系中分散均匀,并且上述适宜的粒子大小能很好的传递所承受的外力,消耗冲击能,从而起到很好的改性作用,使管材获得较好的刚性和优异的稳定性。
(2)上述轻质碳酸钙的添加量仅为1-2份,可有效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计上述线性平均粒径、沉降体积和比表面积的轻质碳酸钙。
本发明提供一种PE给水管,包括PE管体,所述PE管体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高密度聚乙烯95-105份、PVC树脂1-2份、硅烷偶联剂1-2份、轻质碳酸钙1-2份和稳定剂2-5份,所述轻质碳酸钙的线性平均粒径为0.02-1μm,所述轻质碳酸钙的沉降体积为4.5-5.5ml/g,所述轻质碳酸钙的比表面积为3.5-4.5m2/g。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高密度聚乙烯中加入轻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作为填充改性剂,轻质碳酸钙可进入PVC、硅烷偶联剂与高密度聚乙烯混合后的共混体系中,由于本发明的上述轻质碳酸钙设计(线性平均粒径、沉降体积和比表面积)可以获得适宜的粒子大小,使得轻质碳酸钙可在体系中分散均匀,并且上述适宜的粒子大小能很好的传递所承受的外力,消耗冲击能,从而起到很好的改性作用,使管材获得较好的刚性和优异的稳定性。
(2)上述轻质碳酸钙的添加量仅为1-2份,可有效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轻质碳酸钙的线性平均粒径为0.02-0.05μm,所述轻质碳酸钙的沉降体积为5.0-5.2ml/g,所述轻质碳酸钙的比表面积为4.0-4.2m2/g。
由上述描述可知,优选的,上述线性平均粒径、沉降体积为与比表面积的配合设计,对管材的性能的稳定性具有优异的增强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剂为钙锌复合稳定剂、硬脂酸钙和有机锡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剂为钙锌复合稳定剂、硬脂酸钙和有机锡稳定剂按照1:3:6-8的质量比值进行混合后的混合物。
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上述钙锌复合稳定剂、硬脂酸钙和有机锡稳定剂按照1:3:6-8的质量比值进行混合后的混合物作为稳定剂,是对于PVC树脂、硅烷偶联剂与轻质碳酸钙联合使用作为原料的针对性的设计,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共混后的混合体系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管材性能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PE管体的制备原料还包括润滑剂1-5份。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剂为金属皂类润滑剂和环氧大豆油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皂类润滑剂和环氧大豆油的含量比值为2-3:0.1-0.5。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皂类润滑剂为硬脂酸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晟扬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晟扬管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06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