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出水管上置的电热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38175.0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5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宇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00;F24H9/18;F24H9/16;F24H9/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何斌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胆 排污管 进出水管 出水管 进水管 电热水器 进水端 镁棒 安置 设计和布置 电加热管 集成处理 可拆卸的 用户体验 制造成本 出水端 进水口 排污阀 侧壁 进水 热水器 | ||
一种进出水管上置的电热水器,包括外壳、内胆以及进水管、出水管和电加热管。进水管安置在外壳和内胆的顶部,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内胆下半的区域内,出水管安置在外壳和内胆的顶部,出水管的进水端位于内胆上半的区域内;内胆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排污管的进水端可拆卸的安置着镁棒,排污管的进水口设在进水端的侧壁。该热水器对进出水管进行过了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并将排污管和镁棒进行了集成处理,一方面提升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降低了制造成本,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水器,尤其涉及一种将进出水管上置的电热水器,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加热器是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件,它具有体积小、加热功率高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越来越广泛,而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它。现有的电加热器主要由外壳、内胆、进出水管及电热元件组成,工作时利用电热元件发出的热量对水进行加热。不过,现有电加热器设计的还不够合理:1、进出水管是安置在壳体和内胆的底部的,内胆和壳体的底部设置过多的填补式设计大大增加了热水器的制造成本;2、对进出水管的内端伸入热水器的水中的具体深度没要求,导致热水器内冷暖水流混乱,往往导致热水器内的热水不能优先排出,导致用户体验差;3、排污管和镁棒的独里安装在内胆和外壳上的,导致内胆和外壳开孔较多,工序复杂,制造成本高;4、没有水质检测设备,不能保证人们使用干净卫生的热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热水器进出水管设计和布置不合理,导致电热水器制造成本高、用户体验差的缺陷,以及排污管与镁棒独立设置,导致制造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电热水器,该热水器对进出水管进行过了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并将排污管和镁棒进行了集成处理,一方面提升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降低了制造成本,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进出水管上置的电热水器,包括外壳、内胆以及进水管、出水管和电加热管,内胆安置在外壳内部,两者均为横向布置的圆筒状结构,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出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进水管安置在外壳和内胆的顶部,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内胆下半的区域内,出水管安置在外壳和内胆的顶部,出水管的进水端位于内胆上半的区域内;电加热管从内胆的一侧伸向内胆中部,电加热管的端部可同时对内胆内的上下半水进行加热;靠近出水管进水端的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管的控制电路相接通,接通电源后,当水温低于设定值时,电加热管对水进行加热,当水温高于设定值时,电加热管停止对水进行加热,控制电路具体安置在控制电路板上,控制电路板安置在外壳与内胆之间;内胆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排污管的进水端可拆卸的安置着镁棒,排污管的进水口设在进水端的侧壁。
优选的,进水管上还设置有过滤装置。
优选的,出水管上还设置有水质检测器。
优选的,外壳与内胆之间为真空结构或填充有隔热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设置在了内胆和壳体的顶部,避免了将进出水管设置在底部对密封要求高,进而增加热水器制造成本的缺陷。
2.本发明通过对进出水管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实现了热水的优先排出,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3.本发明将镁棒和排污管进行了集成,通过一个缝补式结构即可实现两个配件的安装,更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
4.本发明在进水管上设置了过滤装置,还在出水管上设置了水质检测器,可保证让人使用上干净卫生的热水。
5.本发明在外壳和内胆之间设置了隔热保温的材料或结构,有效提高了热水器对热水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宇,未经陈志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8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