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地震数据动态拉伸时差校正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5821.8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5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段心标;刘定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地震 数据 动态 拉伸 时差 校正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地震数据动态拉伸时差校正方法及系统,包括:1)分别逐线读取第一组三维地震数据和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计算两组三维数据的每个点的时移量,获得三维时移量数据;2)对三维时移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3)利用经平滑处理的时移量数据对于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逐线进行时差校正。应用本发明提出的三维地震数据动态拉伸时差校正方法,通过能量一致性处理,提高了二维时移量时差校正的准确度,通过逐线处理,将二维时移量时差校正方法扩展到三维,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实际应用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数据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三维地震数据动态拉伸时差校正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数据处理中有时需要对不同数据进行时差(深度差做深时转换后可转换为时差)校正,比如模拟数据与观测数据的匹配、不同偏移距(或传播角度)成像剖面的对齐、P波成像剖面与S波成像剖面的标定和剩余时差校正等。当数据间的时移误差比较大,或时移误差随着空间或时间变化时,时差校正是比较困难的。美国科罗拉多矿院Dave Hale提出了一种动态时间拉伸(dynamic time warping,DTW)方法,可以有效对一维、二维数据进行动态拉伸,在PP波剖面与PS波剖面标定对齐方面得到较好的应用。
发明人发现,如果两个数据能量关系存在差异,直接利用上面提到的二维方法无法得到好的时移校正量,影响时差校正的效果,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需要对三维数据进行时差校正,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适用于三维地震数据动态拉伸时差校正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面向三维地震数据时差校正需求,针对二维动态时间拉伸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三维地震数据动态拉伸时差校正方法,目的是形成一种处理效果更好的时差校正方法,用于成像时差校正和剖面对齐。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三维地震数据动态拉伸时差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
1)分别逐线读取第一组三维地震数据和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计算两组三维数据的每个点的时移量,获得三维时移量数据;
2)对所述三维时移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3)利用经平滑处理的时移量数据对于所述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
其中,步骤3)包括:
3.1)读取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的其中一条线数据D2(nx,nz)和相应的经平滑处理后的三维时移量数据的线数据Ts(nx,nz);
3.2)对于所述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的线数据D2(nx,nz)的每一个点,利用相应的经平滑处理后的三维时移数据量Ts(nx,nz)进行时差校正:
3.3)读取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和经平滑处理后的三维时移量数据的下一条线数据进行时差校正,直到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的所有线数据完成校正。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三维地震数据和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的维度包括:线、道和深度点,每个所述维度的样点数分别表示为ny、nx和nz。
优选地,步骤1)包括:
1.1)读取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其中一条线数据D2(nx,nz)和相应的第一组三维地震数据的线数据D1(nx,nz);
1.2)计算所述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的线数据D2(nx,nz)相对于所述第一组三维地震数据的线数据D1(nx,nz)的每个点的时移量,将所述时移量按线号位置存放在三维数组中;
1.3)读取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和第一组三维地震数据的下一条线数据,继续进行时移量计算,直到第二组三维地震数据的所有线数据完成时移量计算,获得所述三维时移量数据T(ny,nx,n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58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