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炉窑近零排放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35100.7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朋;程淑明;雍海泉;冯霄红;张道明;程奇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炉 窑近零 排放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加热领域领域,涉及一种以天然气等高热值燃料为燃料的工业炉窑近零排放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的每一次改进和更替都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能源资源在为人类创造极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资源、能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工业炉窑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来加热物料的装置,在我国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于物料的焙烧、干燥、熔化、熔炼、加热和热处理等生产环节,耗能巨大,例如轧钢加热炉能耗占到了轧钢工序能耗的60%以上,同时排放了大量的CO2和相关污染物,因此如何进一步工业炉窑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炉窑近零排放系统及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业炉窑的燃料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和CO2排放,实现工业炉窑燃料的高效利用,烟气余热的极限回收,高纯CO2的收集,冷凝水蒸气的收集,基本实现工业炉窑的近零排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炉窑近零排放系统,包括炉窑本体、氧气供给系统、热交换器、排烟管道、排烟风机、循环烟气系统、燃烧器和烟气后处理系统;
所述循环烟气系统和烟气后处理系统并联在排烟风机后,炉窑本体的烟气经热交换器、排烟管道和排烟风机后排出,部分烟气进入循环烟气系统,部分烟气进入烟气后处理系统;
所述氧气供给系统包括供氧管道和阀门,用于向炉窑本体提供助燃的氧气;所述循环烟气系统包括烟气流量控制阀II和循环烟气管道;所述循环烟气管道和供氧管道相连通并汇合成助燃剂管道;所述助燃剂管道接入热交换器,然后接入燃烧器;所述烟气流量控制阀II控制循环烟气流量;
所述烟气后处理系统作为单独模块存在,包括冷凝式换热装置、冷凝水收集系统、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和余热利用系统;所述冷凝式换热装置分别与余热利用系统、冷凝水收集系统和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相连,用于烟气余热的极限回收利用、烟气中水蒸气的回收以及二氧化碳的捕集;燃烧物在炉窑本体内利用助燃系统燃烧后,通过烟气后处理系统实现烟气的近零排放。
进一步,烟气后处理系统上还设置有烟气流量控制阀I和烟囱;所述烟气流量控制阀I位于排烟风机与冷凝式换热装置之间,用于控制烟气的流量;所述烟囱位于烟气处理系统的最末端,用于排出未能彻底捕及的气体。
进一步,该系统还包括燃料管道,用于向所述燃烧器提供燃料;所述燃料管道接到燃烧器上,在接到燃气器前设有燃料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燃烧器是蓄热式燃烧器或常规燃烧器:
当所述燃烧器为常规燃烧器时,所述热交换器为自身预热式热交换器或集中式的常规预热器,助燃剂管道上设置助燃剂控制阀,所述燃料控制阀配合助燃剂控制阀工作;
当所述燃烧器为蓄热式燃烧器时,所述热交换器为蓄热式热交换器,并在所述蓄热式热交换器与循环烟气系统之间设置换向阀,实现蓄热换向燃烧,所述燃料控制阀配合换向阀工作。
进一步,所述燃料为高热值燃料,包括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油。
基于所述系统的一种工业炉窑近零排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燃料供给系统向燃烧器供给燃料;
S2:氧气供给系统和循环烟气系统向燃烧器供给助燃剂;
S3:燃料和助燃剂经燃烧器在炉窑本体内燃烧放热,供给物料加热使用;
S4:燃烧产生的烟气经循环烟气系统一部分循环和氧气混合作为助燃剂使用,另一部分经冷凝式换热装置降温回收冷凝水,而后进入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冷凝式换热装置放出的冷凝水潜热供给余热利用系统使用;
S5:未能捕及的气体经烟囱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工业炉窑近零排放系统使用烟气+氧气替代了传统燃烧中的助燃空气,大大增加了烟气中的三原子气体的量,增强了炉内的辐射换热强度,有利于工业炉窑的节能减排,有效提高了炉内的传热效率,提高炉窑的燃料利用水平,缩短物料的加热时间,缩短炉长,降低成本,降低燃料消耗,同时减少了氮氧化物的产生,此外烟气处理系统可实现烟气中水蒸气的回收、二氧化碳的捕集、及烟气余热的极限回收利用,整体上实现工业炉窑的能效提升和近零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51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