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辊筒表面加工菲涅尔结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28132.4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8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豹;张志辉;李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9/00 | 分类号: | B23P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加工 菲涅尔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精密辊筒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在辊筒表面加工菲涅尔结构的方法。本发明采用两轴直线运动及一轴旋转进行精密辊筒表面菲涅尔结构的加工;加工过程只用到两个直线运动轴,而转动轴只用于一次刀具位置调整。比传统加工采用两个直线轴和一个参与整个切削过程的转动轴,减少了一个切削参与轴,从而减少了运动误差链;同时,相对传统加工方式需要两次刀具装夹,或需更多运动轴参与,本发明只需一次刀具装夹。因此,本发明可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刀具装夹难度,并可拓展现有机床的加工能力,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密辊筒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菲涅尔结构辊筒的加工方法,用于加工制造精密结构辊筒,拓展通用机床加工能力和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精密辊筒制造难度和成本。
背景技术
菲涅尔透镜在很多时候相当于红外线及可见光的凸透镜,效果较好,但成本比普通的凸透镜低很多。使用普通的凸透镜,会出现边角变暗、模糊的现象,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只发生在介质的交界面,凸透镜片较厚,光在玻璃中直线传播的部分会使得光线衰减。如果可以去掉直线传播的部分,只保留发生折射的曲面,便能省下大量材料同时达到相同的聚光效果。菲涅耳透镜就是采用这种原理,如图1所示。
菲涅尔透镜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光学元件,目前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投影显示、聚光聚能、航空航海、科技研究中的激光检测系统、红外探测、照明光学、智能家居中的安防系统探测器等。其设计和制造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其中,采用卷对卷(Roll-to-Roll)压印技术是生产菲涅尔结构薄片或薄膜的有效手段。卷对卷精密压印是将辊筒圆周表面上的特征形状直接压印在软板的表面,其优点是将微结构直接在软板上压印成型,不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作为卷对卷压印过程的最核心部件-精密辊筒,其加工精度要求高,并且微结构是在柱面上加工,因此加工难度较大。有文献报导,这种微结构加工,需要专用机床,或者需要做两次刀具设置,以及超过三个运动轴参与切削过程,从而带来过程复杂、精度难以控制、耗时和代价昂贵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加工成本低的在辊筒表面加工菲涅尔结构的方法,以提升现有机床的加工能力。
本发明提供的在辊筒表面加工菲涅尔结构的方法,采用两轴直线运动及一轴旋转实现精密辊筒表面菲涅尔结构的加工。如图2所示,设第一直线运动轴4为X轴(水平),第二直线运动轴6(水平)与第一直线运动轴4垂直,记为Z轴,旋转轴3(B轴)位于直线运动轴(Z轴)的滑块上,旋转轴线垂直于X轴和Z轴,且B轴随直线运动轴6(Z轴)移动;金刚石切削刀具5通过刀架安装在旋转轴3(B轴)的转台上,可随旋转轴3(B轴)转动;直线运动轴4(即X轴)之上固定一主轴1,主轴1旋转轴线与B轴旋转轴线垂直,待加工的辊筒工件2一端固定于主轴1上,随主轴旋转,而主轴1随直线运动轴4(X轴)沿X轴方向作前后运动;待加工的菲涅尔结构如图1(右图)所示,中图和左图展示了从曲面结构减薄后形成菲涅尔结构的过程;在辊筒柱面上加工菲涅尔微结构的流程如图3所示,加工的具体过程如下:
(1)将菲涅尔结构分为左右两部分,左部分包含中心第一个连续轮廓(如图3中8部分);
(2)根据左部分菲涅尔结构特点,确定金刚石切削刀具的姿态,前刀面52朝Z+方向;
(3)根据微结构轮廓在X及Z(+)方向走刀和进给,实现左部分的菲涅尔结构加工(第一步加工的结构,如图3中标号8的部分);
(4)完成左部分加工后,刀具绕B轴旋转180度,到达辊筒的另外一边;
(5)切削刀具根据菲涅尔右部分轮廓,沿Z(-)方向和X方向进给和走刀,完成右部分微结构的加工(第二步加工的结构,如图3中标号9的部分);
(6)进行菲涅尔左右部分对接加工,即完成整个菲涅尔结构在辊筒柱面上的全部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未经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8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