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质体替代土壤栽培灵芝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25963.6 | 申请日: | 2017-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3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杜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方平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300 安徽省六安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质 替代 土壤 栽培 灵芝 方法 | ||
一种流质体替代土壤栽培灵芝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培养灵芝菌棒→搭棚→建池→菌棒下池→配制菌池专用流质体→注入流质体→管理→放水→采收,通过上述方法解决了灵芝栽培不能重茬问题,同时减少了杂菌污染和病虫侵害,提高了灵芝单产,增加了栽培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药用菌栽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流质体替代土壤栽培灵芝的技术。
背景技术
灵芝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灵芝药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灵芝的人工栽培技术日趋完善,市场上出售的灵芝95%都是人工栽培的,其药效完全达到野生灵芝效果。但人工栽培灵芝重茬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一个地块栽培灵芝后,三至五年内不能再栽灵芝,给灵芝栽培户带来烦恼,也增加了栽培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质体替代土壤栽培灵芝的方法,解决了灵芝栽培不能重茬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流质体替代土壤栽培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
1、培养灵芝菌棒:按常规方法培养灵芝菌棒即灵芝栽培棒;
2、搭棚:按常规方法搭建灵芝栽培棚;
3、建池:在棚内,根据棚的大小建1个或多个可蓄水的池子,以池宽1.2米、高0.15米为宜,池子设有排灌流质体孔,可用水泥施工防漏水,也可用加厚农膜垫铺池底及周边防流质体溢出;
4、菌棒下池。优选没有杂菌污染的菌棒,沿菌棒底部向上3公分处横割一周,去掉棒底塑料袋,按照纵横5厘米左右间距在池底摆放。
5、配制菌池专用流质体:按100公斤天然水混合柠檬酸液0.5公斤比例配制,待用。
6、注入流质体:菌棒下池后,往池内注入第5步配制的菌池专用流质体,流质体深达5厘米时,注入完成;
7、管理:注入完成后,按常规方法管理,待棒口出现子实体萌动后时剪掉棒口,棒口剪完后,在池面菌棒上覆盖洁净农膜,逐棒开口;
8、放水:在灵芝采收前两天将池内流质体排干;
9、采收:当灵芝菌盖已充分展开,边缘的浅白色或淡黄色基本消失,菌盖开始革质化,呈现棕色,开始弹射孢子,孢子弹射完成后(一般需7日左右),即可采收。
本发明的优点:通过上述方法解决了灵芝栽培不能重茬问题,同时减少了杂菌污染和病虫害,提高了灵芝单产,增加了栽培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1、培养灵芝菌棒:按常规方法培养灵芝菌棒即灵芝栽培棒;
2、搭棚:按常规方法搭建灵芝栽培棚;
3、建池:在棚内,建1个长5米、宽1.2米、高0.15米为蓄水池,用加厚农膜垫铺池底及周边防漏,池子设有排灌流质体孔。
4、菌棒下池:优选没有杂菌污染的菌棒,沿菌棒底部向上3公分处横割一周,去掉棒底塑料袋,按照纵横5厘米左右间距在池底摆放。
5、配制菌池专用流质体:按100公斤天然水混合柠檬酸液0.5公斤比例配制,待用。
6、注入流质体:菌棒下池后,往池内注入第5步配制的菌池专用流质体,流质体深达5厘米时,注入完成;
7、管理:注入完成后,按常规方法管理,待棒口出现子实体萌动后时剪掉棒口,棒口剪完后,在池面菌棒上覆盖洁净农膜,逐棒开口;
8、排放流质体:在灵芝采收前两天将池内流质体排干;
9、采收:当灵芝菌盖已充分展开,边缘的浅白色或淡黄色基本消失,菌盖开始革质化,呈现棕色,开始弹射孢子,孢子弹射完成后(一般需7日左右),即可采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方平,未经杜方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5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