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碘离子信号增强的双氧水比色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25314.6 | 申请日: | 2017-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胡蓉;张茜;李德蕾;张坤蕾;白茹燕;邓燕;马玉蝉;杨云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李行健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一***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信号 增强 双氧水 比色 检测 方法 | ||
碘离子信号增强的双氧水比色检测方法,属于紫外比色可见检测技术领域。合成Pt/COF‑LZUl、Cu(Ⅱ)‑HKUST‑1、Pt/Ru/C纳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将其中一种加入蒸馏水,超声分散得分散液,将分散液加入到TMB中,加入待测浓度的双氧水,加入Tris缓冲溶液,加入KI水溶液,在650nm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值。由于不依赖于过氧化物酶等蛋白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高,不会因高浓度的盐离子发生团聚而产生假阳(阴)性信号。在温和条件下,纳米框架材料能增强碘离子的催化活性,能催化溶解氧氧化显色底物TMB,这表明碘离子能够信号放大,可提高体系的灵敏度,方便成本低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紫外比色可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视化检测生物分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体内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小分子代谢物等,它们有着特殊的生理功能,并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实时监控体内这些生物分子的浓度变化和分布情况,对于研究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等都很重要。比色法(colorimetry)是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比色法显色稳定、重现性好、可视化、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目前,常见的比色法大致可分为:金属纳米粒子介导的可视化策略、刻蚀金银纳米粒子的可视化策略和基于过氧化物酶催化活动的可视化策略。其中基于过氧化物酶催化活动的可视化策略包括酶联免疫法(ELISA)、脱氧核酶(DNAzyme)法、纳米模拟酶法等。虽然上述方法应用广泛,但存在以下难题:
(1)金属纳米比色检测法采用金属纳米颗粒为信号探针,识别分子修饰的纳米金颗粒的聚集而导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的颜色变化,然而在高浓度盐离子情况下,纳米金颗粒易团聚而产生假阳或阴性信号。
(2)在ELISA中,其底物一般为无色化合物,经蛋白酶作用后成为有色的产物,通常是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来催化底物转化成有色的产物,从而进行定量分析。在一些苛刻的条件,例如当高温或重金属离子(如汞)存在时,蛋白质酶的活性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从而限制了ELISA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3)灵敏度不高,且需要复杂的设计及优化过程。
(4)金银纳米粒子的形貌容易受环境、pH值以及谷胱甘肽等的影响,从而导致刻蚀金银纳米粒子的可视化策略容易产生假阳性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师范大学,未经云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53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