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垃圾行为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22802.1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0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费硕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12 | 分类号: | H04W12/12;H04M3/22;H04W1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预设 行为检测 反垃圾 检测结果 违规 发送消息 号码发送 接收号码 时间点 时间段 算法 拦截 发送方式 精准度 离散度 群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垃圾行为检测方法及装置,提高了反垃圾行为检测的精准度与检测效率。所述反垃圾行为检测方法,包括:判断待检测号码在预设的检测时间点发送消息的发送方式是否为群发;若是,则根据在所述检测时间点所述待检测号码对应的多个接收号码及其数量,利用预设的离散度算法,对所述待检测号码进行违规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否则,根据预设的检测时间段内所述待检测号码对应的接收号码的数量,以及向所述待检测号码发送消息的号码的数量,利用预设的扇度算法,对所述待检测号码进行违规检测,获得检测结果;确定获得的检测结果表征违规发送消息时,在预设的拦截时间段内,对所述待检测号码发送的消息进行拦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容反垃圾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垃圾行为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互联网内容反垃圾产品注意分为垃圾发现、垃圾识别及垃圾处理三大类别。垃圾发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垃圾发现的广度和将确定直接影响着内容反垃圾产品的工作效率。
垃圾发现分为违规行为预测与内容垃圾发现。其中,违规行为预测使得反垃圾行为不再局限于“事后处理”的阶段,多数违规用户的行为具有发送量大、收发比比值大、发送间隔时间短与接收方号码离散度低等明显特征。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统计发送方账号的登录次数、消息发送量以及发送号码IP和号码归属地来判断用户的违规行为,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搜索到疑似违规行为的账号,再通过观察消息近期的违规记录和末位消息来判断账号是否存在违规行为,若发现违规,则可以直接将号码进行拉黑处理,并迅速进行拦截,防止扩散。
通过上述针对发送方行为的判断方式,虽然能够大规模地发现可疑用户,并对其执行定位和阻断,在现有社交类软件应用场景中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广告群发、违规短信群发、垃圾群发类与热点类消息等的扩散,但是由于账号登录次数、消息发送量、发送号码IP和号码归属地行为数据对违规行为判断精准度不足,需要人工审核的配合才能够实现精准管控,降低了反垃圾行为的检测效率。
因此,如何在提高反垃圾行为检测的精准度以及检测效率,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垃圾行为检测方法及装置,提高了反垃圾行为检测的精准度与检测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垃圾行为检测方法,包括:
判断待检测号码在预设的检测时间点发送消息的发送方式是否为群发;
若是,则根据在所述检测时间点所述待检测号码对应的多个接收号码及其数量,利用预设的离散度算法,对所述待检测号码进行违规检测,获得检测结果;
否则,根据预设的检测时间段内所述待检测号码对应的接收号码的数量,以及向所述待检测号码发送消息的号码的数量,利用预设的扇度算法,对所述待检测号码进行违规检测,获得检测结果;
确定获得的检测结果表征违规发送消息时,在预设的拦截时间段内,对所述待检测号码发送的消息进行拦截;
其中,所述检测时间段为包含所述检测时间点的一段连续时间;所述离散度算法是通过检测时间点的多个接收号码的离散度确定待检测号码的发送垃圾消息的概率的算法;所述扇度算法是通过待检测号码在检测时间段内的发送消息的扇度,确定待检测号码的发送垃圾消息的概率的算法。
较佳地,根据在所述检测时间点所述待检测号码对应的多个接收号码及其数量,利用预设的离散度算法,对所述待检测号码进行违规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具体包括:
获取在所述检测时间点所述待检测号码对应的多个接收号码;
当接收号码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多个接收号码以及所述接收号码的数量,利用公式计算所述多个接收号码的离散度;
根据所述离散度对所述待检测号码进行违规检测,获得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28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