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水体自动氨氮检测系统的氨氮检测试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22792.1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曾锡瑞;甘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品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单香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水体 自动 检测 系统 试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试剂,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体自动氨氮检测系统的氨氮检测试剂。
背景技术
氨氮(NH3-N)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为高。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等,以及农田排水。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甚至继续转变为硝酸盐。测定水中各种形态的氮化合物,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氨氮含量较高时,对鱼类则可呈现毒害作用。
化学法水体中氨氮检测主要有纳氏试剂法、水杨酸法、苯酚法、次溴酸盐法等等,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相关国家标准(GB 17378.4-2007 海洋监测规范、HJ 535-2009、HJ536-2009)也颇为完善。但这些在实验室应用的经典测试方法,并不适用于在线自动监测。纳氏法应用较广,但药品毒性大,污染严重,尤其不适用于长期在水产养殖现场检测;水杨酸法对pH控制以及测试环境要求较高,测试量程范围较窄,通常氨氮浓度在0.2~1.2mg/L范围内;苯酚法显色时间太长,自动监测状态下数据读数困难。实验室已有很成熟的传统经典的分光光度法测试方法,但操作繁琐、试剂污染严重、读数时间过长。而且,这些经典测试方法在实验室应用时,可以人工操作在不同时段、多批次加入试剂,而自动在线监测应尽量减少试剂添加批次,以减少设备的复杂性,增加可靠性;同时,强碱强酸以及重污染的试剂也不适宜安置在长期在线监测的仪器中,一旦泄漏,将对仪器本身造成腐蚀损坏,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另外现有方法中使用到的试剂无法长期保存,多种试剂保存时间很短。这些都造成了其无法应用在水体自动氨氮检测设备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体自动氨氮检测系统的氨氮检测试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水体自动氨氮检测系统的氨氮检测试剂,该试剂由A液和B液组成,其中A液含有显色剂2%~10%(w/v)、催化剂0.08~0.5%(w/v)和增溶剂5~25%(v/v),pH值为7~8;B液含有掩蔽剂1~18%(w/v)和氯化剂1~5%(w/v),pH值为10~11。
由于本发明的组分不含有剧毒和强腐蚀的成分,组成的A液和B液成分稳定、安全、无毒、无害,可以长时间存放于水体自动氨氮检测系统中进行自动检测,同时,由于本发明中A液和B液的成分和各种组分之间的配比,使得本发明在检测水体氨氮含量的时候,只需要10~15分钟就可以进行读数,简单快捷,适合在自动氨氮检测系统中使用。
优选地,A液中,
催化剂为硝普钠、硫酸锰或磷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显色剂为萘酚或苯酚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
增溶剂为异丙醇或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
优选地,B液中,
掩蔽剂为EDTA、柠檬酸三钠、酒石酸钾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氯化剂为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尿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掩蔽剂为EDTA 1~6%(w/v),或柠檬酸三钠5~18%(w/v),或酒石酸钾钠 2~15%(w/v)。
为了延长A液的保存时间,作为优选操作,还可以向A液中加入稳定剂,稳定剂为十水四硼酸钠0.2~5%(w/v)、硅酸钠0.5~5%(w/v)、碳酸钠1%~5%(w/v) 或钨酸钠0.01~0.5%(w/v)中的一种。
为了延长B液的保存时间,作为优选操作,还可以向B液中加入稳定剂,稳定剂为十水四硼酸钠0.5~5%(w/v)、氯化钠0.4~2.0%(w/v)、氮化硼0.001~0.005%(w/v)或硅酸钠0.4~5%(w/v)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的氨氮检测试剂利用水体自动氨氮检测系统的检测步骤如下:
S1.由仪器进样泵向检测系统中加入待测样品;
S2.恒温5分钟后由仪器微量泵打入测试A液,搅拌后立即由另一微量泵打入测试B液,A液,B液与待测样品的体积比为1:1:20~40;
S3.搅拌,调整入射光波长 630nm,10~15分钟后即可读取吸光度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品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品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2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桶(MMM444)
- 下一篇:油桶(UHY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