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3703.7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9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S.亚布克拉森;R.沃尔克;C.施雷特林格;G.芒珀;A.凯特勒;B.伯格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24;H01R13/6581;H01R4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德国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100),用于容纳电缆头(130)并插入插座(160)中。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可以用于将屏蔽电缆经济且可行地集成到非屏蔽数据通信系统中,例如用于需要高电磁兼容性(EMC)的汽车应用中的灵敏链路。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连接器框架(110),以及用于导电地连接所述插座和所述电缆头(130)的屏蔽元件的连接构件。有利地,所述连接构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弹簧元件(120),其具有两个接触部分,用于导电地接触所述电缆头(130)和所述插座(160)的屏蔽元件。还提供了一种制造插头连接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头连接器和用于制造插头连接器的工艺,以及涉及包括插头连接器、插座和电缆头的系统。
背景技术
用于100Mbit/s和1Gbit/s汽车应用、且特别是车载部署的单个双绞线以太网物理层的最新发展允许具有容纳大量通信节点的能力的新的数据通信架构。虽然非屏蔽双绞线(UTP)电缆布线是针对要部署大量以太网端口的最经济的解决方案,但是UTP的电磁兼容性(EMC)性能受限。因此,在使用UTP时,为实现足够的EMC,针对所有组件的特定的电气设计是必要的。
例如,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的MATEnet连接器平台解决了这些需求,并为为屏蔽电缆布线提供了汽车解决方案,如DiBiaso,E.,Bergner,B.,Wuelfing,J.,Wuerker,R.等人,“Designing a Connection System for Gigabit Automotive Ethernet”,SAEInt.J.Passeng.Cars Electron.Electr.Syst.9(1):134-146,2016,doi:10.4271/2016-01-007中所描述的。然而,在一些汽车平台中存在一些灵敏的以太网链路,其中发射的电磁噪声需要额外的抑制。例如,具有安装在后视镜的上方的前置摄像头的汽车也可以将AM、FM和数字无线电广播天线集成在靠近摄像头的风挡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使用高性能UTP系统,这些无线系统的性能也可能因网络摄像头连接而劣化。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使用完全屏蔽的连接器系统代替未屏蔽系统。然而,在同一以太网系统中使用不同的连接器平台增加部件差异,并且通常会导致成本增加。对于所有以太网链路使用完全屏蔽的系统也可以是一种替代方法,但很可能会更加昂贵。
发明内容
鉴于上文,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台,屏蔽和未屏蔽系统部件可以被有效地部署在该平台中。
特别地,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其能够将插座的屏蔽件与待插入插座中的电缆的屏蔽件互连。这样的插头连接器允许以经济且可行的方式组合屏蔽电缆和非屏蔽连接器系统,并为灵敏链路确保足够的EMC。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于插入插座中且用于容纳电缆头。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连接器框架,其具有侧壁和用于容纳电缆头的前部开口;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簧元件,其用于电连接电缆头和插座。弹簧元件具有:第一接触部分,其相对于插头连接器框架的侧壁向内突出,用于导电地接触电缆头;以及第二接触部分,其相对于插头连接器框架的侧壁向外突出,用于导电地接触插座。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直接且导电地连接。
有利地,弹簧元件形成为具有两个弯曲部的片弹簧,所述弯曲部取向为相反的方向,且接触部分位于弯曲部处。
所述两个接触部分可以是在弯曲部处制造到弹簧元件中的凸起部,其中构成第一接触部分的凸起部朝向插头连接器框架的内部取向,且构成第二接触部分的凸起部朝向插头连接器框架的外部取向。这提供了接触部分的更精确的布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弹簧元件包括:平坦端部部分,该平坦端部部分装配到插头连接器框架的与包括前部开口的前部面相邻的一部分中;以及用于将弹簧元件固定在插头连接器框架中的凸出部,该凸出部从平坦端部部分的表面突出。
有利地,从弹簧元件的平坦端部部分突出的凸出部是制造到弹簧元件的平坦端部部分中的凸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连德国有限公司,未经泰连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37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