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3004.2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8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唐涛;姜治伟;薛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J9/10;C08J9/08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孔 聚氯乙烯 泡沫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为:
所述聚氯乙烯树脂为悬浮树脂和/或糊树脂,发泡剂1为偶氮二异丁腈,发泡剂2为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3为碳酸氢钠和/或碳酸氢钾;
所述泡沫材料的泡孔直径300μm-1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酐的重量份为10~70,环氧化合物的重量份为5~15,异氰酸酯的重量份为45~120,发泡剂1的重量份为7~13,发泡剂2的重量份为0.5~5,发泡剂3的重量份为5~18,催化剂的重量份为0.5~3.5,表面活性剂的重量份为0.5~2.5,热稳定剂的重量份为8~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酐的重量份为25~60,环氧化合物的重量份8~13,异氰酸酯的重量份为60~100,发泡剂1的重量份为8~10,发泡剂2的重量份为2~4,发泡剂3的重量份为8~15,催化剂的重量份为2~3.5,表面活性剂的重量份为1.5~2.5,热稳定剂的重量份为1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酐为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琥珀酸酐、四氢苯酐、六氢苯酐、甲基四氢苯酐、甲基六氢苯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酐、环己烷-1,2羧酸酐、甲基内亚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环氧化合物为双酚A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缩水甘油醚、丙三醇缩水甘油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多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脲酮亚胺改性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催化剂为N’,N”,N”’-三(二甲基氨基丙基)对称六氢三嗪、N-(β-羟乙基)亚乙基亚胺、吲哚、辛酸钠、异辛酸钾、油酸钾、硬脂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或水溶性硅油;
所述热稳定剂为三盐、二盐、硬脂酸钡或者有机锡1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材料还含有10~20重量份的添加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阻燃剂。
7.权利要求1~6任何一项所述的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所述聚氯乙烯树脂为糊树脂,按配比称取各种物料,混合均匀后,得到糊状物料,将糊状物料加入模具中,合模,模压温度为150-200℃,模压压力为11-30MPa,模压时间为30-50s/mm,冷却至25-100℃,开模,得到发泡模压物;
或者,所述聚氯乙烯树脂为悬浮树脂或悬浮树脂与糊树脂的混合物,按配比称取各种物料,混合均匀后,得到悬浮物料,将悬浮物料加入模具中,合模,50-110℃预热5-30min后,加热到模压温度为150-200℃,加压到模压压力为11-30MPa,模压时间为30-50s/mm,冷却至25-100℃,开模,得到发泡模压物;
步骤二、将发泡模压物浸于80℃-100℃的热水或饱和水蒸汽中进行二次发泡;
步骤三、将二次发泡后得到的泡沫置于40-70℃的饱和水蒸汽中,固化2-3天,得到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模压温度为160-180℃,模压压力为15-25MPa,冷却温度至40-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二次发泡的热水或饱和水蒸气温度为85-9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固化的温度为50-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30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