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无机复合型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2563.1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3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柯凯;占聪;文帅涛;常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4/32 | 分类号: | C04B24/32;C04B103/1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肖珍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无机 复合型 无碱速凝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型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按总质量份数为100份计,称量
无机酸:1-3份;
络合剂:0.2-0.8份;
金属硫酸盐:20-30份;
链烷醇胺:3.5-6.0份;
聚合硫酸铝:20-25份;
低级醇:0.5-2.0份;
润湿剂:0.05-0.2份;
防沉剂:0.02-0.05份;
余量为水;
步骤2,制备链烷醇胺金属络合物的水溶液,具体如下:
1)将无机酸、络合剂、金属硫酸盐和10-30份水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使其溶解;
2)升温,控制温度在75-95℃,温度稳定后,一次性加入链烷醇胺;
3)保温1-2.5小时,保温结束后,将剩余质量份数的水全部补入,得到链烷醇胺金属络合物的水溶液;
步骤3,将链烷醇胺金属络合物的水溶液,冷却温度到50-55℃;
步骤4,依次加入聚合硫酸铝、低级醇、润湿剂、防沉剂,搅拌使其溶解;
步骤5,冷却至室温,过滤底部沉淀,即得有机无机复合型无碱速凝剂;
所述无机酸为硫酸、硝酸、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络合剂为焦磷酸钠、柠檬酸、酒石酸、海藻酸钠、氨三乙酸钠、二乙烯三胺五羧酸盐、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水解聚马来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金属硫酸盐为组分A和组分B的混合物,其中组分A为硫酸铝,组分B为硫酸锶、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组分A在金属硫酸盐中质量百分比为70-90%,剩余为组分B;
所述链烷醇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单乙醇二异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聚合硫酸铝分子式为〔Al2(OH)n(SO4)3-n/2〕m,且Al2O3含量大于17%,其中m≤10,1≤n≤5;
所述低级醇为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润湿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单酯、丙二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醚、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璜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防沉剂为改性有机膨润土、改性氢化蓖麻油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型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络合剂为质量比为1:1的酒石酸和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的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型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硫酸盐为组分A和组分B的混合物,其中组分A为硫酸铝,组分B为硫酸镁、硫酸铁、硫酸铜中的一种,组分A在金属硫酸盐中质量百分比为85%,剩余为组分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型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烷醇胺为质量比1:1的二乙醇胺和二乙醇单异丙醇胺的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型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级醇为质量比为1:1的甲醇和丙三醇的组合物或质量比为1:1的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组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型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湿剂为质量比为1:1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单酯和丙二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醚的组合物,质量比为1:1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单酯和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的组合物,质量比为1:1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单酯和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璜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的组合物以及质量比为1:1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单酯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组合物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型无碱速凝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沉剂为质量比为2:1的改性有机膨润土和改性氢化蓖麻油的组合物;
所述改性有机膨润土是通过分子量800的聚乙二醇进行插层处理;
所述改性氢化蓖麻油是聚酰胺改性氢化蓖麻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25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