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循环节能取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10711.6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1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强;袁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强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H7/04;F24H9/1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节能 取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循环节能取暖系统,属于取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暖气设备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取暖装置,目前的取暖设备主要是通过加热水,通过换热设备进行散热达到取暖的目的。然而,现有的供暖系统加热水的方式主要是燃烧燃料,这种形式存在热转化率低、能耗高,而且产生大量燃烧废物的问题。
中国专利文件CN103503557A(申请号:201380000441.5)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包括:加热器主体(50)、收纳加热器主体(50)的外壳(51)、以及配置于加热器主体(50)和外壳(51)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且覆盖加热器主体(50)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件(52),覆盖件(52)由包含陶瓷以及玻璃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构成,加热器主体(50)具有筒状的蜂窝状构造部(4)、以及被配设在蜂窝状构造部(4)的侧面的一对的电极部(21),蜂窝状构造部(4)具有区划形成多个孔格的隔壁,外壳(51)覆盖加热器主体(50)的侧面侧地收纳加热器主体(50),蜂窝状构造部(4)的隔壁由以陶瓷为主成分的材料构成,隔壁通过通电发热。然而,这种加热器仍然是通过多个加热棒进行热传递,传热效率低,能耗较大。
因此,开发一种传热效率高、耗能低而且环保的取暖系统,成为取暖设备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循环节能取暖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循环节能取暖系统,包括缓冲罐、暖气散热装置和加热器,所述的缓冲罐通过管道与加热器连接,所述的暖气散热装置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的加热器通过管道与暖气散热装置的进料管连接,所述的暖气散热装置的出料管与连接加热器的进料管道连接。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暖气散热装置为管式散热器或片式散热器。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加热器为2个以上的加热器进行串联或/和并联设置,进一步优选4-100个加热器进行串联或/和并联设置。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暖气散热装置的数量为2个以上,进行并联设置。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暖气散热装置的进料端或出料端还连接有泵。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所述的加热器本体为空心壳体结构,所述的加热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管路单元,所述的管路单元为贯穿于加热器本体的管路,所述的加热器本体内部还设置有加热棒。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加热器本体为圆筒结构。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加热棒位于加热器本体与管路单元之间的位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加热棒与加热器本体壳体的距离为加热器本体内径的1%-1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加热棒到加热器本体中心的连线与加热器本体纵向轴线的夹角θ为10°-60°,进一步优选30°-5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加热器本体内部且位于加热棒的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架,用于支撑加热棒;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架为三角形支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贯穿于加热器本体的管路为由两个管道套接形成的夹层管路;
优选的,所述的夹层管路的两端为两个管道汇集形成的单一管道结构;进一步优选的,进料端的单一管道结构位于加热器本体的外部,出料端的单一管道结构位于加热器本体的内部并且由单一管道引申至加热器本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的管路单元与加热器本体的横向轴线呈1°-5°夹角。
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的加热器的加热器本体为空心壳体结构,其中可以通入加热介质(比如:油、水等),通过加热棒对加热介质进行加热。被加热介质(比如:水、油等)通入到管路单元中,通过加热器本体中的加热介质对被加热介质进行加热实现热量传递。通过加热棒的位置设置,利用热涨原理,使得加热器本体中的加热介质实现自动循环对流,进而降低了加热能耗。
2、当管路单元为由两个管道套接形成的夹层管路时,被加热介质位于夹层管路中,夹层管路的受热面积增大,提高了传热效率。
3、当管路单元与加热器本体的横向轴线呈夹角时,由于热涨原理,管路单元中的被加热介质形成自动向出料端流动的驱动力,进一步实现自循环流动,降低了能耗。
4、本发明基于热胀原理可实现暖气散热装置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自动循环,当暖气散热装置数量增多时,可通过泵提供动力实现循环供暖。
5、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工业化应用,市场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强,未经杨建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0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热供暖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电作业工具库房用热循环低温地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