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式膜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6920.3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0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彭开勤;陈雪方;林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0 | 分类号: | B01D63/00;C02F1/4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金娟娟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式膜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膜分离技术领域膜元件,尤其涉及了一种膜元件。
背景技术
膜元件是水处理装置的核心部件。膜表面流速是衡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设计指标,提高流速就加大了对膜表面的冲刷,膜元件的抗污染能力就越强。在现有普通膜元件技术中,原水流道为平行于中心集水管直线型,需要通过膜串联来实现流速和回收率,其缺点是占用空间大。
在现有测流膜技术中,原水流道为垂直于中心集水管的直线型,通过增加膜元件的直径来提高流速,但原水流道越长,产水流道就越长,导致产水背压越大,膜元件的工作效率就越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膜元件存在的产水背压大及流速小而导致的膜元件工作效率低及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长寿命卷式膜元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卷式膜元件,至少一个膜片单元,膜片单元包括缠绕在中心集水管上的过滤膜片,过滤膜片经折叠内正面形成原水流道,相邻过滤膜片背面形成产水流道,原水流道的与折边相邻的两侧边部分密封,该两侧边上未密封段分别形成原水进水口和浓水出水口,过滤膜片内表面上且位于过滤膜片的中间位置设有原水密封段,原水密封段上远离原水进水口的端部形成浓水转折口。通过形成原水密封段和浓水转折口,能够有效延长现有膜元件流道长度,在不增加产产水背压的条件下,延长原水流道,达到提高表面流速和回收率。
作为优选,原水密封段沿过滤膜片中心线位置布置且原水进水口与浓水进水口处于过滤膜片的同一端,使原水流道形成U形流道。通过将原水流道引流为U形流道,能更大程度的延长原水流道。
作为优选,原水流道内设有进水格网,产水流道内设有产水导布。通过进水格网和产水导布分别对原水流道和产生流道内的原水和产水进行导流。
作为优选,产水流道仅具有面向中心集水管的产水方向,其它三侧边闭合密封,过滤膜片背面中间设有与原水密封段相对应的产水密封段。产水密封段设置能够解决该凹槽断面导致膜元件产水和废水混合的问题,防止膜元件性能失效。
作为优选,原水流道的与折边相邻的两侧边部分密封区域、原水密封段以及产水密封段均是通过胶水粘合而成。
作为优选,过滤膜片内表面的中心线位置切割有凹槽,凹槽内填充有胶水形成原水密封段。
作为优选,产水密封段的位置与凹槽的位置相对应且产水密封段长度大于过滤膜片上切割的凹槽的长度。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原水流道的中部设置原水密封段,改变原有的流道方向,从而增加原水流道长度,在不增加产水背压的条件下,达到提高表面流速和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过滤膜片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过滤膜片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中心集水管、2—过滤膜片、3—原水流道、4—产水流道、5—原水进水口、6—浓水出水口、7—原水密封段、8—废水转折口、9—进水格网、10—产水导布、11—产水出水口、12—产水密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卷式膜元件,如图1-图3所示,包括缠绕在中心集水管1上的过滤膜片2,过滤膜片2经折叠内表面形成原水流道3,相邻过滤膜片2的表面之间形成产水流道4,其中原水流道3内设有进水格网9,产水流道4内设有产水导布10,通过进水格网9和产水导布10分别对原水流道3和产生流道内的原水和产水进行导流。
相邻膜片的两侧端面部分密封,该两侧边上未密封段分别形成原水进水口5和浓水出水口6,原水进水口5与浓水进水口6的位置相同,过滤膜片2内表面上还通过胶水在膜片中心线位置形成原水密封段7,原水密封段7上远离原水进水口5的端部形成浓水转折口废水转折口8;原水进水口5与浓水进水口的位置处于过滤膜片2的同一端,使原水流道3形成U形流道。本实施例中过滤膜片2内表面的中心线位置切割有凹槽,凹槽内填充有胶水形成原水密封段7,由此形成的U形流道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元件比普通膜流速提高3.5倍,不增加背压的条件下,原水流道3长度延长一倍,则本发明中膜元件抗污污染性能及回收率均高于普通膜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6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