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6772.5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1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伦勇;罗义;陈正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印江自治县兰香茶叶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40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555200 贵州省铜仁地***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绿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杀青的目的在于利用高温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制止其氧化红变,固定绿茶“清汤绿叶”的特有品质,同时伴随着水分的散失,挥发低沸点芳香物质,显露清香。因此,杀青工序又是绿茶加工中最关键的工序。
微波杀青的原理是利用微波快速加热的特性,使茶叶在短时间内升温至活性氧化酶钝化的温度,维持3-5分钟即可杀青完成,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茶叶杀青技术。
微波杀青时,原理是波能透入茶青内部进行加热,使绝大部分微波能量被茶青吸收并转化为升温所需要的热量,但它具有升温速度快、温度均匀、热效率高、杀青时间短、杀青质量匀透等特点。其所用能源为电能,故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微波作为一种新的能量传递方法,已被日本、新加坡、印尼等国用于茶叶的杀青和干燥,提高了茶叶品质档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在茶叶生产中应用微波方面也有一定探索和研究,已有微波杀青机在生产中应用,但至今应用效果不突出。微波杀青的茶叶香气出现高火和糊味,香气表现较差,不如其他杀青茶叶的香气,因为微波杀青叶温升温过于迅速,抑制了茶叶内含生化成分的变化,过早地固定了茶叶品质,致使色、香、味未能充分发挥,影响了茶叶的品质,茶叶在高温、快速杀青条件下,不易保持香气成分,若降低微波杀青功率,延长杀青时间,可使茶叶香气略有提高,但茶叶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快,外观色泽发暗,并伴有闷熟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摘取茶鲜叶作为原料;
(2)将茶鲜叶摊放5-7h,摊放厚度为4-6cm;
(3)将茶叶进行第一次微波杀青,杀青过程控制微波功率7-8kW、茶叶温度66-69℃,杀青55-65s,迅速破坏茶叶内大部分氧化酶的活性,保留小部分氧化酶的活性;
(4)将第一次微波杀青后的茶叶放入锅中,进行锅炒杀青,杀青过程控制锅壁温度145-155℃,杀青6-8min,静置70-80s,使茶叶中剩余的氧化酶发挥效果,进行部分生化反应,并激发出香气;
(5)将锅炒杀青结束后的茶叶进行第二次微波杀青,杀青过程控制微波功率9-10kW、茶叶温度73-76℃,杀青90-110s,将茶叶中的氧化酶全部灭活,终止所有酶促氧化反应;
(6)将茶叶装入揉捻机中,进行第一次揉捻,揉捻时向揉捻机通入86-89℃的热风,控制揉捻机主轴转速46-48r/min,茶叶温度43-45℃,揉捻20-22min,静置3-4min;
(7)将静置后的茶叶进行第二次揉捻,控制揉捻机主轴转速28-30r/min,茶叶温度36-39℃,揉捻37-39min,揉捻完成后摊晾60-80min;
(8)将摊晾后的茶叶,放入理条机槽内进行理条,投叶量为0.5-0.7kg/次,理条温度45-47℃,理条8-10分钟;
(9)将静置后的茶叶47-49℃烘干至茶叶含水量6-7%,即得。
所述步骤(3),微波杀青的频率为1950-2150MHz。此频率下进行超声可以保留小部分氧化酶的活性。
所述步骤(4),茶叶温度控制在86-89℃。
所述步骤(5),微波杀青的频率为2300-2350MHz。此频率下进行超声可以将绝大部分氧化酶灭活。
所述步骤(7),还向茶叶中加入茶叶重量10-40%的香草荚,共同揉捻,使茶叶带有香草荚的香气,并提升茶叶自身香气,摊晾结束后将香草荚拣出。
所述香草荚,是将整根的香草荚从中间剖开,然后打碎成和茶叶大小相近的碎片,使揉捻时香草荚与茶叶混合更均匀。
所述香草荚,是取出种子之后的香草荚壳。香草荚种子价值较高,并且在共同揉捻过程中提供的营养物质及香气效率较低,仅使用香草荚壳可以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所述步骤(7),还向茶叶中加入茶叶重量3-8%的香草荚提取物。香草荚提取物比香草荚碎片更易被茶叶所吸收。
所述香草荚提取物,是将香草荚剖开取香草籽,再和剪成小段的香草荚枝干一起在5倍重量的水中浸泡80-100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印江自治县兰香茶叶专业合作社,未经印江自治县兰香茶叶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67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炒茶筒
- 下一篇:菌种发酵茶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