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酸生产中废酸的综合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6749.6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4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邓禾淼;姚道春;代献仁;康怀斌;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 |
主分类号: | B03C1/005 | 分类号: | B03C1/005;B03C1/01;B03D1/002;B03D1/006;B03D1/012;B03D103/04;B03D101/02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吴晨亮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酸 生产 中废酸 综合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硫酸生产中废酸的综合利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磁铁矿粉的添加:将废酸放入1#搅拌桶,添加磁铁矿精粉10‑15kg/t,搅拌10‑20分钟后,送入2#搅拌桶;(2)、絮凝剂的添加:添加絮凝剂40‑50g/t,搅拌10‑15分钟后,送入磁选机;(3)、磁选回收废酸中的Fe2O3红粉:调整好的矿浆经磁选机磁选得到磁铁矿粉和Fe2O3红粉发生磁团聚的磁选精矿,磁选精矿作为球团的原料进行二次利用,磁选尾矿即废酸;(4)、活化回收黄铁矿:经步骤(3)处理过的废酸与受抑制的黄铁矿一起放入搅拌桶搅拌5分钟,添加捕收剂后,回收黄铁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既回收了废酸中的红粉,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处理后的废酸可作为黄铁矿的活化剂,实现了对废酸的综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硫酸生产中废酸的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硫酸是基本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氮肥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磷肥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据农业部门的专家预计,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化肥的最高需求量为60000kt,其中磷肥14780kt。磷肥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硫酸消费也将大幅度提高。
硫酸生产的原料主要有硫铁矿、硫磺、含SO2的冶炼烟气、天然石膏以及磷石膏等。硫铁矿以及有色金属伴生副产的硫精砂是我国的主要硫资源,国内硫酸生产也一直以硫铁矿为主。铜陵有色铜冠冶化分公司年产80万吨硫酸系统原料主料主要以冬瓜山铜矿硫精砂为主,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钢铁或电镀等行业金属制品加工前等需要对各种金属材料进行表面预处理,在预处理的生产过程中既产生高浓度的废酸液,也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随着酸洗的进行,产生大量的含盐酸或硫酸和二价铁离子的酸洗废水。例如,一个中型轧钢厂每天排出的酸洗废水多达数十吨乃至上百吨,其典型组成为盐酸含量5-15%,二价铁离子含量80-250g/L。因废酸和废水处理产生的废物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隐患巨大,因此被我国视为危险废物,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废酸液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硫酸废液,另外一种是盐酸废液,在钢铁或电镀等金属行业中酸洗主要以第二种盐酸废液居多。目前,硫酸废液还没有比较适宜的循环利用技术,传统的处理工艺在消耗大量碱性药剂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高盐废水和含铁“红泥”,依然存在环境污染风险。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含有5%左右的红粉(Fe2O3),7-12%的硫酸。目前的处理方式为废酸经污酸调节池处理后,进行外排,既增加了处理成本,又造成了资源浪费。
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6115794A公开了一种采用工业废酸和红泥资源化生产四氧化三铁磁粉的方法,有效解决废酸和红泥的二次污染问题,同时回收废酸和红泥中的所有有效物质,形成四氧化三铁磁粉主产品和氯化钙等副产品,解决污染的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工艺比较复杂。对于硫酸废液进行综合利用还没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硫酸废液没有比较适宜的循环利用技术,为此提供一种硫酸生产中废酸的综合利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硫酸生产中废酸的综合利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磁铁矿粉的添加:将废酸放入1#搅拌桶,添加磁铁矿精粉10-15kg/t,搅拌10-20分钟后,送入2#搅拌桶,将细颗粒Fe2O3红粉包裹在磁铁矿粉中;(2)、絮凝剂的添加:添加絮凝剂40-50g/t,搅拌10-15分钟后,送入磁选机;(3)、磁选回收废酸中的Fe2O3红粉:调整好的矿浆经磁选机磁选得到磁铁矿粉和Fe2O3红粉发生磁团聚的磁选精矿,磁选精矿作为球团的原料进行回收利用,磁选尾矿即废酸;(4)、活化回收黄铁矿:受抑制的黄铁矿与经步骤(3)处理过的废酸一起放入搅拌桶搅拌5分钟,添加捕收剂后,浮选回收黄铁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未经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67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