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化天然气的BOG液化再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4768.5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6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雄;陈叔平;温永刚;陈运文;陆涵;焦纪强;高慧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C7/04 | 分类号: | F17C7/04;F17C13/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前海律师事务所44323 | 代理人: | 黄桂林 |
地址: | 51804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化 天然气 bog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化天然气中的BOG液化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液化天然气的BOG液化再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其体积约为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25,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热值大,燃烧后对环境污染小,近年来需求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已广泛用于城市燃气、发电、燃料汽车、船舶等工业领域。目前,我国已建成大量LNG接收站、天然气液化站和LNG加气站等接收终端,有利于我国能源稳定供应和能源多元化。
LNG储罐是LNG接收终端的核心设备,属于低温、常压储罐。在储运和操作过程中,由于LNG在常压下沸点(-162℃)极低,即使对储罐使用新型高性能绝热材料,外界热量总会侵入储罐内,LNG不可避免蒸发产生大量蒸发气(Boil-Off Gas,BOG),导致储罐压力升高,这部分BOG日产生量约占LNG的0.1%~0.3%(质量比率)。当储罐压力大于安全阀整定压力时,需打开放空阀将BOG放散,从能源再利用角度来看,BOG直接放散造成大量能源耗散。以日加气能力为1.5×104Nm3/d的LNG加气站为例,BOG产生量约为300kg/d,按国内加气站LNG平均销售价计算,月经济损失为2.8×104元,截止2017年,我国共2460座LNG加气站,年经济损失高达8.3×108元。从生产安全和环保角度来说,大量BOG放散可能造成火灾或爆炸,且BOG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
为了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有必要对BOG这种优质能源再利用回收。目前,常见的BOG回收技术主要有:
(1)复热后送火炬系统或直接放空:该方法虽然简单,但安全性较差,没有经济效益。
(2)用BOG填充储罐隔热层:虽然利用了BOG的显热,提高了隔热层的隔热效率,但可操作性差;对大型LNG储罐产生的BOG,只能利用部分BOG,再利用率较低。
(3)直接压缩工艺:BOG经缓冲罐后直接压缩加压至外输管网所需压力,计量、加臭后输出至民用燃气管网。一方面,该方法核心设备为低温压缩机,目前,国内没有制造可处理介质温度为-162℃的压缩机;另一方面,仅限于附近有燃气管网的LNG接收终端,可操作性差,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4)BOG级联式再液化工艺:该方法采用制冷剂为丙烷、乙烯和甲烷的9个换热器,构成三个独立的再液化单元,逐级降低BOG温度直至全部再液化。该方法投资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运行时需配备大型压缩机、消耗大量的制冷剂,维护较困难。
国内相关公司及研究部门针对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出现了多种液化天然气BOG回收方法。如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LNG接收终端BOG回收处理方法及系统CN104964161A》、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蒸发气零排放系统和方法CN102261560A》等将储罐产生的BOG直接经低温压缩机增压后进入再冷凝器,该回收方法仍需配备大型进口低温压缩机以及再冷凝设备,投资成本较大。广州华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回收BOG的工艺及其装置CN103343881A》虽然未使用进口低温压缩机,但该装置需1台泵、2台常温压缩机、2台膨胀机和4台换热器达到BOG再液化的目的,设备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运行时需较高的电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LNG接收站利用压力能的BOG处理系统CN103225704A》虽然利用气-液引射混合器完成高压LNG与BOG的充分混合,但这种方法仅利用LNG提供的冷量再液化部分BOG,未能全部再液化储罐产生的BOG,且只适用于LNG接受站,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与此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不同地区LNG组分及主要特性发现,不同地区的LNG组分有所不同,有时差异很大。由于组分的不同,同样体积的天然气高位热值也不相同,例如美国天然气高位热值最小为36.1MJ/m3,最大为45MJ/m3,二者相差24.6%;我国天然气的高位热值最小为33.9MJ/m3,最大为45MJ/m3,二者间的差异高达31%。若外输LNG高位热值高于国内高位热值标准要求,需对高位热值进行调整,以避免能源浪费、增加企业成本。对LNG高位热值调整工艺,我国尚未进行专项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理工大学,未经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47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