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固不稳定斜坡的h型桩板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2618.0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苗贵华;祝轶君;张瑞斌;王国栋;郑亚强;王志强;尹志刚;毛新虎;李贤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5/1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固 不稳定 斜坡 型桩板墙 | ||
本发明的加固不稳定斜坡的h型桩板墙,包括多个前桩体和后桩体,前桩体位于斜坡的高处、后桩体位于斜坡的低处;特征在于:前桩体和后桩体嵌入砂岩的深度不小于12m;后桩体的上端经系梁与前桩体相连接,前桩体和后桩体的迎土面上均设置有多块横向的挡土板,前桩体和后桩体上固定有横向的砼基础,挡土板固定于砼基础上;前桩体和后桩体上的挡土板一侧均填充有粘土。本发明的桩板墙,采用h型桩板挡土墙,克服了其它支挡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应用在易滑地层的新型抗滑结构,可将工程中遇到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实现减灾防灾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板墙,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加固不稳定斜坡的h型桩板墙。
背景技术
我国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形切割剧烈、岩土体支离破碎,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当桥梁或道路穿过山岭地区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或高陡坡路基等特殊路基,由于普通的支挡结构存在不能满足较大设计荷载的问题,单纯依靠增加桩身截面所能增加的刚度是有限的,而且大截面桩的造价较高、施工较为困难。为了保证路线所通过斜坡的稳定性,需要对斜坡采取坚固、耐久、稳定的支挡防护等工程措施。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按照“建绿色通道,走环保之路”的设计理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因此在确保斜坡稳定性的前提下,边坡防护也应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养护的支挡结构形式,同时做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破坏。
可见,我国山区公路建设中,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国交通建设步伐,为保障区域交通建设与运营,不断提高公路工程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提出设计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支挡结构来加固不稳定斜坡,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加固不稳定斜坡的h型桩板墙。
本发明的加固不稳定斜坡的h型桩板墙,包括设置于不稳定性斜坡上的多个前桩体和多个后桩体,前桩体位于斜坡的高处、后桩体位于斜坡的低处;其特征在于:前桩体的长度大于后桩体的长度,前桩体和后桩体的下部嵌入地基中;后桩体的上端经系梁与前桩体相连接,前桩体和后桩体的迎土面上均设置有多块横向的挡土板,前桩体和后桩体上固定有横向的砼基础,挡土板固定于砼基础上;前桩体和后桩体上的挡土板一侧均填充有土质。
本发明的加固不稳定斜坡的h型桩板墙,所述前桩体和后桩体为长方体形状的钢筋混凝土柱体,前桩体和后桩体的横截面相同;后桩体横截面的一个短边上等间距地设置有竖向的第一钢筋组,另一个短边上等间距地设置有竖向的第二钢筋组,两个长边上等间距地设置有钢筋N8;
后桩体的水平面内设置钢筋N9、钢筋N10和钢筋N11,钢筋N9和钢筋N11沿后桩体横截面的短边分布,钢筋N10沿长边分布;钢筋N9和钢筋N11为U形,钢筋N10为长方形。
本发明的加固不稳定斜坡的h型桩板墙,前桩体横截面的一个短边上等间距地设置有竖向的第三钢筋组,另一个短边上等间距地设置有竖向的钢筋N16,两个长边上等间距地设置有钢筋N17;
前桩体的水平面内设置钢筋N18、钢筋N19和钢筋N20,钢筋N18和钢筋N20沿前桩体横截面的短边分布,钢筋N19沿长边分布;钢筋N18和钢筋N20为U形,钢筋N19为长方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桩板墙,通过在不稳定性斜坡上设置多个前、后桩体,多个前桩体形成防护不稳定性滑坡和下沉的第一道屏障,多个后桩体形成对不稳定性斜坡稳固的第二道屏障;前桩体与后桩体通过系梁相连接,形成了稳固的h型结构,前桩体和后桩体上的挡土板的上侧填充有粘土,挡土板实现了有效的护坡作用,可形成稳固的填方地基,避免了不稳定性斜坡的沉降和滑坡,为利用桩板墙加固不稳定性斜坡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具体结构,有益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
本发明的桩板墙的优点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2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