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2101.1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1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春蕾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5/00;A61K3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慢性 盆腔炎 中药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临床上以下腹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不孕、腰骶酸痛为主要特征,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盆腔炎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腹膜炎、败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若急性期未彻底治愈,则转为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治愈难度更大,对患者的危害性更强,其结果是带来长期慢性盆腔痛、不孕或宫外孕等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由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难度大,目前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难于综合对慢性盆腔炎的特性进行针对性治疗,因此,现有的药物对慢性盆腔炎的抑制作用较底,临床治疗效果不突出,广大慢性盆腔炎患者仍较难摆脱慢性盆腔炎症的困扰。
中药多来源于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植物,因此往往毒副作用小,以中药作为活性药物治 疗疾病有其自身的优势。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也选择了不同的处方。目前,治 疗盆腔炎的中药品种有妇炎净胶囊、宫炎平片、妇炎康复颗粒(片)、乌鸡桂圆补酒、复方 乌鸡酒等。但是,它们都是根据不同病因而组方,治疗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例如:妇炎净 胶囊,治疗由湿热蕴结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症,其治 疗侧重于调经、止痛、抗炎三个方面,在抗炎方面涉及范围较广,对盆腔炎治疗的针对性 就相对较弱。又如宫炎平片、妇炎康复颗粒,两者作用相似,用于治疗湿热癖阻胞宫所致 下腹胀痛、腰痛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等症,其治疗侧重点在于清热利湿、化癖止痛两方面。 由于上述的中药品种在治疗方面各有侧重点,因此对于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有限。因此,仍然需要寻找标本兼治、疗效确切的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配方,针对慢性盆腔炎病因病机,清热利湿、活血化淤为主,辅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益气祛湿。慢性盆腔炎病位在盆腔,其病因多由邪毒或湿热,经阴部上行而犯冲任、 胞宫,以致邪气留注或瘀滞或虚损于该部,使气血运行受阻,损害盆腔组织,或病程日久,迁延不愈,粘连增生而成包块。故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是治疗本病的首要法则。清热可解毒和利湿消炎,有利于祛邪解毒;化瘀可散瘀,通过降低炎性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炎症的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炎症抑制作用强、抗炎作用明显、临床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的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赤芍16g,白芍16g,大血藤16g,丹参16g,柴胡7g,枳实7g,牛膝7g,大黄7g,甘草6g,三棱11g,莪术11g,香附11g,败酱草28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先将药材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泡的水量以淹没药面3~5cm为宜,然后将药放在火上,用武火熬开,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第一次煎煮50分钟,将药液倒出,第二次煎煮加入以刚淹没药渣2-3cm的热水,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出,将2次药液混合得药液约400ml,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15天为1个疗程。
发明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配方,选择天然药物,针对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柴胡枢转气机,透达郁热;枳实配柴胡升清除邪;赤芍、白芍敛阴和血,甘草补中,与芍药同用以缓解舒挛;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大血藤、败酱草清热解毒;香附疏肝理气;大黄凉血除瘀,复以牛膝、丹参活血祛瘀,引诸药直达病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赤芍16g,白芍16g,大血藤16g,丹参16g,柴胡7g,枳实7g,牛膝7g,大黄7g,甘草6g,三棱11g,莪术11g,香附11g,败酱草28g。
实施例2:如果患者行经腹痛,在上述组分中加蒲黄7g,五灵脂11g。
实施例3:如果患者经期延长,在上述组分中加蒲黄炭7g,茜草7g,炒贯众15~28g。
实施例4:如果患者气虚,在上述组分中加党参16g,白术7g。
实施例5:如果患者黄白带下有气味,在上述组分中加黄柏7g,蒲公英28g,薏苡仁28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春蕾,未经杨春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2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接骨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