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组织细胞中形态汞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1686.5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7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周绍均;陆远富;罗砚文;向丽萍;鲁艳柳;王奥;李露;刘桂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遵义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组织细胞 形态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物组织细胞中形态汞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标准品溶液的配制;(2)样本前处理:使细胞壁破碎后,用提取剂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上机;(3)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测定,仪器条件:超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采用乙酸铵、L‑半胱氨酸、甲醇体系,调节pH至2.0‑2.5。本发明具有能排除细胞培养液中的钠离子干扰,极大地提高了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痕量金属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测定动物组织细胞中的形态汞。
背景技术
含Hg中药在我国传统中药中历史悠久,朱砂为含汞中药中一种,它具有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临床多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诸证等,被列为安神药之首,其主要成分为HgS。
含汞物质均为有毒物质,因此服用朱砂存在中毒的风险,用药不当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目前关于朱砂主要成分HgS在人体内代谢后汞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未见报道,因此分析研究朱砂在人体内代谢后细胞中汞的存在形式对含汞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且目前关于形态汞的检测技术多基于食品内形态汞的测定,而人体细胞内形态汞的检测方法未见报道。研究这些都离不开离体细胞培养以及动物实验,现有技术都是在样品数量巨大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离体细胞以及动物组织的样品量是非常少的,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在这样的样品量下准确提取其中的汞,并进行检测,找到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测定朱砂在人体内代谢后汞在细胞中形态及含量很有必要,就能更加清楚的了解人体对朱砂的吸收情况,同时更有助于指导朱砂在临床上的准确用量,减少用药风险。
目前食品中形态汞的检测技术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原子吸收法(GC-AAS)、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HPLC-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AFS)等。由于气相色谱法的预处理繁琐、干扰因素较多、ECD的选择性差,检出限较高等因素不利于细胞中痕量形态汞的检测;气相色谱-原子吸收法灵敏度低;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前处理过程复杂,且前处理过程中细胞中汞的形态易发生变化,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HPLC-ICP/MS检测方法具有接口简单、HPLC的分离效果好,ICP-MS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检测器选择性好、多元素同时分析的优势,前处理过程对样品待测成分的干扰少、待测成分原始形态不易改变等优点,较适合于细胞内痕量形态汞的测定,由于Na+对于维持细胞组织正常形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分析细胞组织及培养液的形态汞时,样本中Na+浓度会影响无机汞的出峰形式,影响检测方法的重现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发明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检测技术,得出了一种人体细胞内形态汞的检测方法,首次分析了朱砂主要成分HgS在人体内代谢后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同时对细胞内的各种汞形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朱砂及各类含汞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的检测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动物组织细胞中形态汞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2)样本前处理:使细胞壁破碎后,用提取剂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上机;
(3)仪器条件:流动相采用乙酸铵、L-半胱氨酸、甲醇体系,调节pH至2.0-2.5。
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遵义医学院,未经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遵义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1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