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多维超级物理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6037.0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8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于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茗远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多维 超级 物理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装置,具体为一种节能多维超级物理电池。
背景技术
物理电池无污染、无废弃物,充电时用电动机转动的能量带动发条储存为机械能,用电时再用发条带动电动机旋转发电,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无电的地方也可用手拧充电,而化学电池污染过重,该电池利用直流电动机来电时可作为电动机,无电时让电动机旋转可变成发电机这一原理设计而成,因此大多不使用化学电池,物理电池可为多种用电器如应急灯、手机、摄像机、汽车蓄电池等配套,但是现在的物理电池没有节能这一特点,让许多的能量丧失了,而且也不是多维的,让许多的消费者没有的得到更多的方便,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而提供一种节能多维超级物理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节能多维超级物理电池。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节能多维超级物理电池,包括沥青、钛棒、压缩头、负极号、正极号、接触棒一、通孔一、弹簧、接触点和紧固螺栓,所述沥青设置在电芯的顶端,所述钛棒设置在电芯的里面,所述电芯的表面设置有电糊,所述电糊的表面设置有锌层,所述锌层的表面设置有纸塞,所述负极号和正极号设置在纸塞的表面上,所述沥青的顶端设置有触头,所述电芯的尾部设置有压缩头,所述接触棒一设置在电池盒的顶端,所述接触棒二设置在电池盒的尾部,所述通孔一设置在电池盒的前端,所述接触点设置在接触棒二的中间,所述电池盒和接触棒二的中间设置有通孔二,所述紧固螺栓设置在通孔二的里面,所述弹簧在接触棒二的中间。
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穿过通孔二与所述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盒与纸塞之间设置为可分离结构。
优选的,所述接触棒一和接触棒二从电池盒内部的通孔一里向外部穿出。
优选的,所述通孔二设置为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钛棒被电芯包裹在内部。
优选的,所述纸塞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负极号和正极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节能多维超级物理电池设计合理,紧固螺栓穿过通孔二与弹簧连接,提高装置的安装牢固性,便于安装与拆卸,降低装置在转换中的流失,提升装置的工作性能,在电池盒与纸塞之间设置为可分离结构,电池可以随时拿出,防止电池因为长久的存放而毁坏电池的性能以及破坏电池盒的作用,提高装置的工作能力,有利于长久的使用电池,同时将接触棒一和接触棒二从电池盒内部的通孔一里向外部穿出,可以让两个电池盒通过通孔一连接在一起,实现物理电池的节能作用,并且从通孔中插入,可以降低操作者的操作难度,提高操作的简便性,通孔二设置为圆形结构,圆形通孔便于紧固螺栓的穿出与弹簧连接固定,实现装置的紧固作用,便于弹簧的压缩与释放,提高装置的实用性,便于在市场行推广,内部的钛棒被电芯包裹在内部,钛棒上包裹电芯,便于电流的传递,实现电路的通畅,提高电池的多维思想,有利于装置的节能减排,纸塞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负极号和正极号,让消费者分清楚电池的正负极,便于电路的安全性,有利于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实现电池的转化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池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池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池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纸塞,2、锌层,3、电糊,4、沥青,5、钛棒,6、电芯,7,、触头,8、压缩头,9、负极号,10、正极号,11、电池盒,12、接触棒一,13、通孔一,14、接触棒二,15、弹簧,16、接触点,17、通孔二和18、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茗远,未经于茗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6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