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空纤维复合生物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2752.7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9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勤;盛卫;周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贝彩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9/08 | 分类号: | B01D69/08;B01D69/12;B01D71/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耿丹丹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越***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纤维 复合 生物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膜,尤其涉及一种中空纤维复合生物膜。
背景技术
居民用水和工业处理后的水通常会排放到河道中,时间久了,河道内的水会变得又黑又臭,治理起来非常困难,这种黑臭水治中较多的藻类、细菌等微生物,而现有的滤膜对藻类、细菌等微生物的过滤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微生物和有机污染往往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氧化剂清洗是恢复膜通量的有效手段,因此膜材料的耐氧化剂性能显得尤为重要,而现有滤膜由于采用单一结构,因此耐氧化剂性能与膜通量很难兼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藻类、细菌、微生物的过滤效果,兼顾膜通量和耐氧化性的中空纤维复合生物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空纤维复合生物膜,该中空纤维复合生物膜呈管状,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中空纤维膜外层、氧化石墨烯外层、生物膜层、氧化石墨烯内层和中空纤维膜内层,所述生物膜层的截面呈锯齿状,所述氧化石墨烯外层和生物膜层之间设有塑化剂外层,所述生物膜层和氧化石墨烯内层之间设有塑化剂内层。
进一步的,所述塑化剂外层和塑化剂内层均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层。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纤维膜外层和中空纤维膜内层的厚度均为1-2mm。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石墨烯外层和氧化石墨烯内层的厚度均为500-700nm。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膜层的厚度为1-2mm。
进一步的,所述塑化剂外层和塑化剂内层的厚度均为2-3μm。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膜层的厚度与所述中空纤维膜外层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纤维膜外层和中空纤维膜内层均的孔径均为0.1-75μm。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黑臭水在中空纤维膜外层和中空纤维膜内层中加压流动,从而去除黑臭水中的颗粒污染物,再通过生物膜层去除黑臭水中的藻类、细菌、微生物,锯齿结构的生物膜层能够有效传导温度,从而减小层间温差,有利于膜孔保持通透性,保证膜通量,通过氧化石墨烯内、外层和塑化剂内、外层使得中空纤维复合生物膜具有优良的耐氧化性和耐高温,可以保证膜材料在特殊条件下正常使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空纤维复合生物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中空纤维复合生物膜,该中空纤维复合生物膜呈管状,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中空纤维膜外层1、氧化石墨烯外层2、生物膜层3、氧化石墨烯内层4和中空纤维膜内层5,所述生物膜层的截面呈锯齿状,所述氧化石墨烯外层和生物膜层之间设有塑化剂外层6,所述生物膜层和氧化石墨烯内层之间设有塑化剂内层7。
所述塑化剂外层和塑化剂内层均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层。
所述中空纤维膜外层和中空纤维膜内层的厚度均为1-2mm。
所述氧化石墨烯外层和氧化石墨烯内层的厚度均为500-700nm。
所述生物膜层的厚度为1-2mm。
所述塑化剂外层和塑化剂内层的厚度均为2-3μm。
所述生物膜层的厚度与所述中空纤维膜外层的厚度相同。
所述中空纤维膜外层和中空纤维膜内层均的孔径均为0.1-75μm。
该中空纤维复合生物膜的净水原理是:黑臭水在中空纤维膜外层和中空纤维膜内层中加压流动,从而去除黑臭水中的颗粒污染物,再通过生物膜层去除黑臭水中的藻类、细菌、微生物,锯齿结构的生物膜层能够有效传导温度,从而减小层间温差,有利于膜孔保持通透性,保证膜通量,通过氧化石墨烯内、外层和塑化剂内、外层使得中空纤维复合生物膜具有优良的耐氧化性和耐高温,可以保证膜材料在特殊条件下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贝彩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贝彩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27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薄活性层的中空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化工行业用溶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