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钢筋、钢筋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92214.8 申请日: 2017-09-27
公开(公告)号: CN107642199A 公开(公告)日: 2018-01-30
发明(设计)人: 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 李峰
主分类号: E04C5/02 分类号: E04C5/02;E04C5/04;E04C2/06
代理公司: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65105 代理人: 汤建武,王乐乐
地址: 834000 新疆维吾尔*** 国省代码: 新疆;6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预应力 钢筋 混凝土 构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是一种预应力钢筋、钢筋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构件受外力荷载作用前,先人为地对它施加压力,由此产生的预应力状态用以减小或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拉应力,即借助于混凝土较高的抗压强度来弥补其抗拉强度的不足,达到推迟受拉区混凝土开裂的目的。以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因以张拉钢筋的方法来达到预压应力,所以也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加工时有两种:(1)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放松钢筋两端;(2)后张法。即先浇灌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再张拉穿过混凝土内预留孔道中的钢筋,并在两端锚固。

然而在先张法中,现有的张拉钢筋大都需要配备相应的张拉设备,工序繁琐,费时费力,且加工成本高;尤其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作为墙体应用时,由于窗洞、门洞等需求,导致其张拉钢筋的工序更为繁琐,且不易满足设计的预应力需求,进而影响其强度,使其无法满足墙体的建筑需求。

另外现有的关于混凝土的应用还存在问题如下:

1.工地上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很不规范,多数是敷衍了事,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安全也有很大的隐患。

建筑工人严重老龄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建筑工地上的工人普遍年龄偏大,平均年龄都达到55周岁以上,甚至都有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工地上还能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主要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去做建筑工人,就算有做了建筑工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梁歪墙倒的情况也偶有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及社会进步,老式的建筑手段已经日趋跟不上人民生活的需求。一栋房子的建成,是伴随的周边民众忍受一年甚至几年噪音的干扰,灰尘的漫天飞舞,建筑周边环境的破坏及占用,而且在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处理难度大,耗费高,且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钢筋、钢筋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在加工时存在的张拉钢筋需要配备相应的张拉设备,工序繁琐,费时费力,加工成本高,且不易满足设计的预应力需求,影响其强度的问题;还能进一步解决现有的老式建筑手段存在的建筑工地噪音粉尘污染严重,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劳动强度大,对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不规范,易受建筑工人的技术限制,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预应力钢筋,包括连接杆、开口向左的左安装套和开口向右的右安装套,连接杆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左安装套的右端与连接杆的左端固定在一起,连接杆的右端与右安装套的左端固定在一起,左安装套的左侧开口内以及右安装套的右侧开口内均设有内螺纹。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连接杆、左安装套和右安装套可同轴设置。

上述连接杆、左安装套和右安装套可一体设置或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上述预应力钢筋的钢筋架,包括架体、预应力钢筋和连接螺栓,架体内分布有预应力钢筋,对应左安装套和右安装套位置的架体上均分布有通孔,每个通孔内均设有由架体外向架体内穿入的连接螺栓,连接螺栓上穿入架体内侧的部位称为穿入段,每个穿入段均与对应的左安装套或右安装套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且左安装套的外端面和右安装套的外端面均顶紧在相应的架体内侧。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架体的外轮廓可包括至少四个首尾依次相接且能独立拆分的边条,每两相接的边条均包括一条呈水平状的边条和一条呈竖直状的边条,呈水平状的边条称为水平边条,呈竖直状的边条称为竖直边条;对应架体内部的每两相邻的竖直边条之间均设有至少一层水平钢筋层,每层水平钢筋层均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预应力钢筋,左安装套的外端面和右安装套的外端面均顶紧在对应的竖直边条内侧。

上述对应架体内部的每两相邻的水平边条之间均可设有至少一层竖直钢筋层,每层竖直钢筋层均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且沿逆时针方向翻转90°的预应力钢筋,左安装套的外端面和右安装套的外端面均顶紧在对应的水平边条内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峰,未经李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22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