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复合生物炭的生态土壤系统氮磷面源污染削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0279.9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0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冯丽娟;胡广辉;陈孔清;孟凡辰;阳广凤;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3/30;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复合 生物 生态 土壤 系统 氮磷面源 污染 削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合生物炭的生态土壤系统氮磷面源污染削减方法,用泵将待处理污水送入生态土壤系统,生态土壤系统设有分区一,分区二以及分区三,每个分区底部设有砾石层,砾石层上部设有土壤层,土壤层种植有挺水植株,分区一、分区二以及分区三通过砾石层下部的管线连通,分区二与分区三通过土壤层上部的管线连通。有益效果为:操作方便,使用灵活,生态土壤系统对氮磷的吸收性能好,去除性能佳,经过该方法处理后,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含量大大降低,避免了饮用水水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氮磷面源污染削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复合生物炭的生态土壤系统氮磷面源污染削减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之后,面源污染如农业径流、初期雨水径流等对水环境的污染贡献率逐年提高,已成为我国饮用水水源污染、湖库富营养化、水环境质量日趋严重的主要因素。农业径流等面源污染中有机物、氮、磷等多种营养物最为凸显。为此,多种面源污染物协同去除技术需求紧迫。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4671593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农田面源污染生态土壤净化床,该发明床层主要含有表层沙土复合种植层、农药高效净化曾以及氮磷高效吸附层,该发明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但该氮磷吸附层由沸石、陶粒以及石灰石构成,对氮磷的吸附效果有待提高,且高净化床操作单一,灵活性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复合生物炭的生态土壤系统氮磷面源污染削减方法,该方法操作灵活,对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复合生物炭的生态土壤系统氮磷面源污染削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态土壤系统的构建:生态土壤系统设有分区一,分区二以及分区三,每个分区底部设有砾石层,砾石层上部设有土壤层,土壤层种植有挺水植株,各个分区中砾石层高度相同,分区一土壤层高度、分区二土壤层高度、分区三土壤层高度以及砾石层高度比为5-5.3/4-4.2/3-3.3/4,分区一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阀门,分区二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阀门,分区三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阀门,出水口与出水口通过管线连接,管线上设有阀门,出水口与出水口通过管线连接,管线上设有阀门,分区二与分区三通过土壤层上部的管线连通,管线上设有阀门,分区二上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阀门,分区三上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阀门,分区一的上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设有阀门,分区二的上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设有阀门,分区三的上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设有阀门。系统结构节凑,采用分区设置,通过调节各个管线上的阀门,可以使分区一,分区二以及分区三通过并联的方式操作,增大污水的处理量;也可以使分区一,分区二以及分区三通过串联的方式操作,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也可以使用单个分区或者任意两个分区,方便了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步骤2,氮磷面源污染削减:用泵将待处理污水送入生态土壤系统;生态土壤系统对氮磷的吸收性能好,去除性能佳,经过该方法处理后,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含量大大降低,避免了饮用水水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作为优选,生态土壤系统的土壤层添加有复合生物炭,添加的复合生物炭的质量与各个分区体积的比为30-60g/L。添加复合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比表面积,改善系统的水肥气热特性,强化植物系统对氮磷污染物的吸收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02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