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境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8657.X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3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加楼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荣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9;F24F6/12;F24F110/10;F24F110/20;F24F11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3 | 代理人: | 孙静静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环境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室内供暖大多采用暖气片,但是,暖气片供暖供热过程的热损失较大。暖气片固定的设置方式,不能移动,也不便于清洗更换。除了暖气片供暖外,现有的供暖方式还有采用空调机进行供暖,但是,长时间使用空调会导致皮肤干燥、人体不适等现象,而且空调耗能高、不环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传统的空调机供暖难以较好满足空气净化需求。为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室内增设空气净化器,但是,因净化器不能利用空气对流来加快循环效率,不能实现空气的快速更新净化,影响了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境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环境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散热装置、水管、加热装置、控制装置、感应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和加湿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风道;所述散热装置固定于内壳体内侧壁上,所述加热装置固定于内壳体底壁,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水管与散热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显示装置,所述控制器设置于加热装置的上端固定于与散热装置相对的内壳体内侧壁上,所述显示装置设置于外壳体顶壁上;所述感应装置包括设置于外壳体外侧壁上与控制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PM传感器,还包括设置于内壳体内侧壁上的监控感应装置;所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设置于内壳体底端的防雷装置,设置于与控制器同侧的内壳体内侧壁上的防倾倒装置,设置于加热装置内的水位开关装置和设置于内壳体底端的防漏电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控制器上端;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空气净化装置内固定于内壳体顶壁上;所述加热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和加湿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铜制散热管翅片和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安装在铜制散热管翅片一侧靠近水管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水箱、水循环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水循环机构和加热机构设置于水箱内,所述水箱为水油一体水箱,所述水循环机构设置为耐高温循环泵。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侧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进风口a和进风口b。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进风口a、出风口、风机和复合滤网,所述进风口a设置于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出风口呈梯形结构设置于壳体的顶壁上,所述复合滤网设置于进风口a后端与风道连接,所述风机设置于复合滤网的后端,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部和出雾口,所述出雾口贯穿于壳体顶壁与壳体外部空气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高效循环式供热系统与空气净化装置相结合,在迅速加热空气的同时,利用冷热空气对流加快空气循环净化及加湿处理过程。本发明设有的感应装置可实时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并可根据环境参数进一步通过控制系统来调节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本发明具有环保舒适、安全健康、无冷热极、无热辐射、可移动、智能操作等优点。本发明利用空气对流循环有效提高空气净化加湿效率,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对水暖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其中,1、风道;2、散热装置;3、水管;4、加热装置;41、水位开关装置;5、空气净化装置;51、进风口a;52、复合滤网;53、风机;54、出风口;6、加湿装置;61、出雾口;71、控制器;72、显示装置;8、进风口b;91、监控感应装置;92、防倾倒装置;93、防雷装置;94、防漏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荣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荣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86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