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密通信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8522.3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1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勇;刘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黄海丽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密 通信 方法 系统 移动 终端 穿戴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密通信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移动终端分别连接第一和第二可穿戴设备;第一可穿戴设备接收本次通信事件,发起认证请求,量子密钥分配网络接收所述请求并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生成业务密钥发送至第一可穿戴设备;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通信请求,执行接入操作,第二可穿戴设备接收本次通信事件,发起认证请求,量子密钥分配网络接收所述请求并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将所述业务密钥发送至第二可穿戴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密钥,通信双方进行正常通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保密通信方式,能够在节约设备成本的前提下提高通信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密通信领域,具体为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保密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移动设备进行通话或短信在人们的沟通过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些方式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话、短信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截取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加强移动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而目前的保密通信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通信内容或通信链路的加密,而移动终端本身带来的隐患很少有涉及,例如一台专门的保密手机,可参见我司之前公开的《一种基于量子密钥分配网络的移动保密通信方法》(申请号:201310228383.3)和《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移动终端的通信密钥分配方法》(申请号:201310228443.1),密钥分配网络为移动保密终端分配两级密钥,移动保密终端使用业务密钥为具体的通信业务提供保密功能。但是,从经济上考虑,一台专门的保密手机价格较高,普通人往往觉得没必要花这个钱,即使单位集体采购的话,也还面临着需要更换旧手机的问题。
从密钥分配网络角度来看,它只认识一台台的保密设备,而保密设备和使用人之间的关系,则在现实中往往需要通过用户的内部管理来实现——例如制定某些内部条例来确保专人专机使用。但如果保密设备的使用单位管理不严,就有可能带来保密方面的隐患。换句话说,我们实际上最终希望的是建立人—人的可靠通信关系,而现有技术实际上只建立到了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之间的可靠通信,还欠缺“最后一公里”。
再者,无论是手机还是其他类型的保密终端设备,都存在着携带不便、功能复杂的问题,而这种不便很容易让使用者逐渐不愿使用保密设备,增加了不安全性。这种用户体验性的改进也是本申请提案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降低保密通信设备成本并且使保密通信设备易于携带,以及避免移动终端本身带来的安全隐患,是目前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保密通信方法,基于可穿戴设备提供的设备信息或采集的用户生物识别信息,向量子密钥分配网络发起认证,量子密钥分配网络对认证通过的可穿戴设备发放业务密钥,基于业务密钥进行通信。用户生物识别的使用增强了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了移动终端本身的安全隐患,采用可穿戴设备结合移动终端的方式取代专业的保密手机,极大的降低了设备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保密通信方法,包括:
S1: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起通信请求,并将本次通信事件发送至第一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第一可穿戴设备,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连接第二可穿戴设备;
S2:第一可穿戴设备发起认证请求,量子密钥分配网络接收所述请求并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生成本次通信的业务密钥发送至第一可穿戴设备;
S3: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通信请求,执行接入操作,并将本次通信事件发送至第二可穿戴设备;
S4:第二可穿戴设备发起认证请求,量子密钥分配网络接收所述请求并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将所述业务密钥发送至第二可穿戴设备;
S5:基于所述业务密钥,通信双方进行正常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8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融合媒体生产平台
- 下一篇:一种内容分发网络实体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