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7556.0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3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高明智;陈建华;马晶;刘海涛;马吉星;蔡晓霞;胡建军;李昌秀;何世雄;张志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10/00 | 分类号: | C08F10/00;C08F110/06;C08F4/649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桑胜梅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烯烃 聚合 催化剂 组分 及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烯烃聚合用的催化剂组分,其通过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1)将镁化合物与有机醇化合物和惰性溶剂混合,加入结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处理,得到醇合物;2)将所述醇合物与钛化合物在低温下进行接触,然后加入内给电子化合物反应,分离出第一固体颗粒;3)将步骤2)中的第一固体颗粒加入到钛化合物溶液中,搅拌并反应,分离出第二固体颗粒;4)用惰性溶剂洗涤步骤3)中得到的第二固体颗粒,得到所述催化剂组分;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分用于烯烃聚合,具有较高的活性和可调的定向能力,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好,制备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体系,所述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体系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及烯烃聚合方法,属于烯烃聚合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以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为基本组分的聚烯烃催化剂,是以氯化镁、氧化硅等无机物为载体,负载过渡金属化合物制得。早期多用研磨的方法制备氯化镁载体,但缺点是催化剂颗粒形态差,因此催化得到的聚合物颗粒形态不好,细粉多,表观密度低。目前,人们更多地采用化学方法,即先将镁化合物溶于溶剂中制备成均匀溶液,然后再通过结晶析出。在溶解析出的过程中,通常只有在助析出剂的存在下才能得到粒度均匀的固体物质。其中助析出剂通常采用有机酸酐、有机酮、醚等化合物。现有技术中报道的助析出剂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如采用烷烃(CN200810223088.8和CN03123950.1)或无活泼氢的有机硅化合物作为助析出剂(CN201110269970.8)的报道。CN101643519A中以具有特殊结构的二醇酯化合物为助析出剂,并且同时配合应用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二醇酯化合物或二元羧酸酯类化合物作为给电子体,负载上至少一种表面修饰剂,该催化剂在用于烯烃聚合时表现出很高的立体定向性,所得聚合物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且细粉较少。CN1955195A公开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体系,采用芳香族单羧酸酯与多元羧酸酯复配,其中芳香单羧酸酯既是助析出剂又是给电子体,这种催化剂的颗粒形态及抗杂质能力较好,所得聚合物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且细粉较少。
大体上,报道中采用最多的助析出剂是有机酸酐、有机酸、酮、醚等类化合物,如(CN200910091115.5、CN201010204493.2、CN201010294618.5、CN85100997、CN200910083987.7、CN200910209546.7、CN201110335576.X、CN201010283061.5、CN98101108.X、CN98126383.6、CN200810117895.6、CN98126385.2、CN98126383.6、CN98111780.5、CN98101108.X、CN201110335576.X、CN201010294618.5、CN201010283061.5、CN201010204493.2、CN200910209546.7、CN200910177286.X、CN200910091115.5、CN200910086590.3、CN200910084912.1、CN200810117895.1、CN200510114544.1、CN200410062290.9、CN99102813.9、CN98126385.2、CN98126383.6、CN98111780.5、CN98101108.X、CN98101108.X)等。各专利中的助析出剂主要包括乙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均苯四甲酸酐、醋酸、丙酸、丁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酮、甲乙酮、二苯酮、甲醚、乙醚、丙醚、丁醚、戊醚中的一种,或他们的混合物。中国专利CN101864009B中公开了一类含钛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采用了二醇酯类化合物替代苯酐类化合物为助析出剂,得到了高活性、高定向性的催化剂组分。
综上所述,目前专利文献中报道的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效果较好的助析出剂为邻苯二甲酸酐,而该化合物的存在容易形成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不利于目前的环保要求,因此需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开展创新性工作,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更具有工业实用性的聚烯烃催化剂。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75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