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软土地区的垂直隔离屏障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7302.9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许丽萍;李韬;王蓉;郭星宇;沈超;沈婷婷;吴育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 |
代理公司: | 31214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明凯;徐小蓉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土地 垂直 隔离 屏障 设计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的垂直隔离屏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污染场地内的污染物所处土层,确定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根据污染场地的功能要求选择所需采用的垂直隔离屏障类型,所述垂直隔离屏障为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或嵌入式垂直隔离屏障;所述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或所述嵌入式垂直隔离屏障根据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分别计算确定其插入深度和厚度;
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包括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其中:
所述Ⅰ型是指污染物的最大污染深度位于相对隔水层中;
所述Ⅱ型是指污染物的最大污染深度位于利于水平向迁移的含水层;
所述Ⅲ型是指污染物的最大污染深度位于利于污染物迁移的含水层;
所述Ⅳ型是指污染物的最大污染深度位于利于污染物迁移的含水层,且所述含水层的下卧土层为利于水平向迁移的含水层;
其中,所述最大污染深度是指污染物所在的污染范围内的最大深度;
所述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在所述污染场地中的插入深度确定方法为:
(a)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为所述Ⅰ型时,所述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的底部插入所述相对隔水层中,并不低于污染物的最大污染深度;
(b)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为所述Ⅱ型时,所述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的底部插入深度通过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设计深度B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c)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为所述Ⅲ型时,所述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的底部插入深度通过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设计深度B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确定,且插入所述利于水平向迁移的含水层的下卧层不小于1m;
(d)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为所述Ⅳ型时,所述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的底部插入相对隔水层不小于2m,所述相对隔水层是指位于所述利于水平向迁移的含水层下方的土层;
所述嵌入式垂直隔离屏障在所述污染场地中的插入深度确定方法为:
(a)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为所述Ⅰ型时,所述嵌入式垂直隔离屏障的底部插入深度通过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设计深度B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并不低于污染物的最大污染深度;
(b)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为所述Ⅱ型时,所述嵌入式垂直隔离屏障的底部插入深度通过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设计深度B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c)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为所述Ⅲ型时,所述嵌入式垂直隔离屏障的底部插入深度通过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设计深度B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确定,且插入所述利于水平向迁移的含水层的下卧层不小于1m;
(d)所述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为所述Ⅳ型时,所述嵌入式垂直隔离屏障的底部插入深度通过悬挂式垂直隔离屏障设计深度B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确定,且插入相对隔水层不小于2m,所述相对隔水层是指位于所述利于水平向迁移的含水层下方的土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730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